第822部分 (第1/4页)

但你要是叫他们在没有任何好处的情形之下,跟人拼命,那是比登天还难,不如让他们拿出钱财来献给敌人,以求活命呢。

他是正经的党项人,自然不愿降敌,李元翰叔侄再怎么不讲理,对于党项一族出身的麟州家族,还是会网开些情面的。

但据说……兀剌海城那个土皇帝,拓跋家族的死胖子,已经降了,如果那个逃回来的佐将没有说谎的话,胜州守将麻罗怀恩也降了那些草原蛮子,还亲自带兵为草原蛮子夺下了丰州重地……

这般说来,为保性命的话,降了也就降了,弃城而逃?那是不折不扣的混话,逃到李元翰那里,都得被砍了脑袋,能留下性命才叫怪事。

等到草原骑兵铺天盖地从北方席卷而来,早有准备的守将保令志多,引麟州众将开北城城门,迎于道左。

麟州城,就这么降了,波澜不惊,好像本就应该如此一般。

但却让已经率军来援的李元翰不得不停下进兵的脚步,暂时驻于屈野川畔的天狼原上……

(求月票,求赞。)(未完待续……)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豪情

丰州,麟州即下,河东至西夏河南地其实已是一片坦途,本来,按照赵石跟木华黎的约定,破丰州之后,河东便会运送粮草辎重过来,但木华黎所率兵马,一路过来,所获甚丰……

尤其是麟州富庶,又是西夏头一座不战而降的榆林大城,粮草足够大军支用,木华黎便也不须向河东方向秦军讨要粮草。

至于河东秦军兵马,也是纹丝未动。

在这个上面,赵石离开草原之时,跟木华黎解释的很清楚。

一来,河东兵马并不算多,又要驻守太原,大同这样的兵家重地,所以,不会因伐夏,而致河东兵力单薄,让人有机可乘。

此乃其一,第二个,赵石更是直言不讳,此战,不能让草原部族太过坐大,可适当消耗草原部族实力,以免养虎为患。

而第三个,攻伐西夏,不过是秦军征战天下的开端,而如今的大秦,和当年伐蜀之时已经大不相同了。

当年数十万大军南下攻伐后蜀,已算得上的大秦倾国之力为之,可谓是数十年之积蓄,为之一战。

但近二十年过去,如今的大秦国势已盛,又有吐蕃,草原部族兵马相助,攻伐西夏,已经能让秦人留下余力,以防他人窥伺了。

像河洛兵马,像河中,河东秦军,皆可不用,以待将来之用,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大秦之国力,已非是其他诸国可比。

而参与此战之兵力。实际上。却还为秦人历代伐夏之冠。秦人国力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此战木华黎也十分清楚目的何在……从这里其实也可以看的出来,赵石对于战事的布置,已经极为周详,对大局之掌控,早已非是当年可比了。

废话少叙,此时已然进入夏季。榆林雨水开始多了起来,草木也渐渐开始丰盛,正是一年之中,放养牛羊的最好时节。

但在今岁西夏之河南地,连番战事下来,烽烟四起,战云密布,大军过处,铁骑纵横,尸骸狼藉。鲜血横流,早没有了往昔的平静。一片肃杀萧条之景象。

但随着草原部族兵马占据麟州,西夏左厢军司援兵驻于天狼原,摇摇对峙,战场上一下就恢复了久违的平静。

自南下以来,势急如火的草原铁骑在麟州顿住了脚步,也许有人会以为他们忌惮于左厢军司兵势,而不敢轻易与左厢军司决战,怕是过不了多久,就要退回到草原之上了。

但身为西夏东北路经略使,左厢军司司主的李元翰,却显然并不这样以为。

在他出兵后的第二日,朝廷圣旨便到了左厢军司驻地,和他预料的也没什么不同,令其率左厢军司大军,往援丰州,力保丰州不失,待敌势弱,可与嘉宁军司合兵一处,围歼敌军与丰州城下。

圣旨所言很是宽泛,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显然,草原部族南下,并没让朝中的那些大臣们过于担心什么。

有左厢军司在这里驻守,还有嘉宁军司在侧,尤其,又有西夏名将李元翰坐镇,草原胡蛮的那点人马,可杀不到兴庆去,京师既然高枕无忧,失点边地又算得了什么?

草原蛮子粮草一尽,便又都夺回来了。

朝堂这些大臣们的心思,李元翰猜的真真的,而且他还知道,朝堂上很多人,都在等着他作战失利,战死在外还好,若是兵败失地的话,一定有人会借机问罪于他,当然,其中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