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部分 (第1/4页)

黎凤姿没有理他,而是转过头,望向市委秘书长梁坤,正色道:“梁秘书长,如果没有记错,去年三月份,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务院纠风办等多个部门,曾经联合发文,部署治理三乱工作要点,强化治理‘公路三乱’现象,里面曾经有过明文规定,有这份文件吧?”

梁坤犹豫了下,望了眼唐卫国,见他正在低头喝茶,对旁边的争论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就点点头,轻声道:“有的,文件是我们这里分发下去的。”

黎凤姿心中笃定,不紧不慢地道:“那还争论什么,既然有些部门,不按照规定去办,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赵山泉一时语塞,瞪圆了眼睛,啪地一拍桌子,恼羞成怒地道:“黎部长,问题在于,现在有些媒体,实在是太过分了,闲着没事干,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指手划脚,总是热衷于负面报道,我就不明白了,洛水的媒体,以往表现一直都是很不错的,听招呼,讲政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难管了?到底是谁在给他们撑腰!”

这番话说完,众人都暗自吃了一惊,面面相觑间,纷纷把目光转向王思宇,黎凤姿反而轻松了起来,冷笑着低头喝茶,暗自思忖着,这个赵山泉,实在是有些不分轻重,整个渭北的形势,虽是错综复杂,但仍旧以三家博弈为主,这里面浪大水深,他赵山泉不过是庄省长的小舅子,却不知深浅,居然敢撸起袖子打头阵,直接向王书记发难,搞不好,第一个要当炮灰。

而唐卫国却皱起眉头,向赵山泉使了个眼色,让他注意些,别太过火,事实上,赵山泉这次开炮,很是突然,也令唐卫国感到有些意外,不过,他并没有适时阻止,也希望利用他的嘴巴,敲打一下王思宇,但要拿捏好分寸,现在是特殊时期,省里的问题没有解决前,市里不宜激化矛盾,免得节外生枝。

王思宇发了封短消息,把手机放在桌子上,斜眼瞄着赵山泉,淡淡地道:“赵市长,你的意思是,不宜加强舆论监督,而是反过来,对媒体加强监管,对吧?”

赵山泉铁青着脸,面带愠怒地道:“王书记,最近的舆论导向出了问题,很多媒体,都揪着政府部门的疏漏之处,大加批评,长期以往,下面的部门还怎么工作?”

王思宇微微一笑,环顾当场,最后落在赵山泉的脸上,语气温和地道:“赵市长,你的反应有些过度了,只要我们这个政府,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就不怕批评的声音,只有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才能了解各方面的真实情况,有助于理性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再犯错误。”

赵山泉喝了口茶水,不咸不淡地道:“王书记,有些话,说出来可能有些不好听,但我还是想强调,我们政府的各级部门,每天要面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吹毛求疵,事事都揪住不放,那工作还怎么干?没法干嘛!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心态极不正常,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如果媒体不弘扬主旋律,而是与相关部门唱反调,推波助澜,很可能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王思宇笑笑,摆手道:“赵市长,我和你的观点恰恰相反,很多问题,都是媒体曝光之后,我们的相关部门才重视起来,加以改善,当然,也有个别部门的领导,态度蛮横,不但没有反思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反而对媒体横加指责,这种现象,就是权力带来的傲慢。”

顿了顿,他又加重了语气,冷厉地道:“我们有些党员干部,早已经脱离了群众,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大老爷,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说不得,碰不得,稍稍有些批评声音,就会火冒三丈,拍桌子瞪眼睛,感到受了莫大的委屈,这其实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

赵山泉嘴唇微动,还想辩解,却被一直隐忍不发的尹兆奇打断,尹兆奇坐直了身子,表情严肃地道:“山泉同志,加强舆论监督,是中央领导一直强调的事情,地方上,应该主动配合,而不是唱反调,前段时间,林书记曾经发表过重要讲话,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大格局,这就需要媒体集合公众舆论的力量,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这种时刻,尹兆奇的发言,无异于是为事情定下了基调,赵山泉不好再说什么了,就翻开本子,低头写了起来,表情变得极为郁闷,在他看来,尹书记虽然讲了很多,但关键之处,在于强调‘党委领导’的重要性,也是在敲打他,不要试图挑战党委副书记的权威。

尹兆奇喝了口茶水,瞄了唐卫国一眼,放下杯子,提高了声音,抑扬顿挫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