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部分 (第1/4页)

目光自在场一行人脸上扫过,林孝智心中多少有些失望。即使到了现在,美国大片已经在东南亚跟台湾大幅度挤压港片的生存空间了,放眼香港电影界却少有几人注意到这一点。反而大部分的电影制作跟发行公司高层却认为,港片在外埠受到的挑战最多还是来自本地保守势力的反扑。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寰亚在内的很多电影公司高层,也许不认为港片能抵抗美国电影,但也从来没考虑过会有这么一天,美国大片能杀进香港并站稳脚,然后狠狠把本地电影打下万丈深渊,从此一挫不起。

这绝不是他想远了,因为另一段历史上,这就是几年后发生的事情。

黄白鸣跟高志森对视了一眼,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美国电影其实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进入香港了,然而到现在为止也一直被本土电影压得死死的。港人更习惯本土那套鬼马、诙谐的屎尿屁,对于在电影中总不忘夹杂美国式价值观的好莱坞大片反而不感冒。

所以,香港本土电影人虽然忌惮美国电影的辉煌跟强大,但对于林孝智把美国电影当成竞争对手,便是身为新艺城总裁的黄白鸣也有些不以为然。

不过,林孝智的面子还是得给的。高志森玩笑版的说道:“林生说的不假,这两年美国电影在东南亚跟台湾抢了我们不少份额。不过该头痛也应该是我们吧,林生你们寰亚跟邹老板、三毛的嘉禾,不是已经在欧美站稳了脚吗?《生化危机》至少为你们寰亚赚了十个亿吧,我听说美国那边媒体已经开始传,说林生你的这部电影可能入围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让人羡慕嫉妒啊。”

“是啊,要不是林生你很少为外人写剧本,我都想亲自登门,跟你求一个好剧本了!”黄白鸣也是一脸艳羡,而且没有半分掺假。

就在两天前林孝智那部《生化危机》刚在北美下画,仅在美国就圈走了7455万美元的票房,再算上加拿大的1427万,几乎只差一点就要突破九千万美元的大关了。截止到目前为止,在欧洲这部电影也已经在英法德西意五国拿到了一亿一千三百万美元的惊人票房,光是票房分红上,寰亚就能吃到六千多万美元之巨,差不多有五亿多港币。

看电影这么火,想必录像带在欧洲也不会卖的太差。保守估计寰亚至少也能吃到至少两千万美元的分红。再算上港澳台、东南亚及日韩的发行收益,靠一部电影大卖超过十亿港币的收入真心不是奢望。正因为交出了这么一份成绩单,寰亚最近的股价才会那么坚挺,一路上涨很少见到下跌。

一旁坐着的怡和财富老板陈怡跟星岛报业的董事梁丘昊本来因为他们大谈电影也有些差不多上嘴,不过两人倒是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这会儿一听高志森跟黄白鸣爆料,心中又惊又奇之下,双双脸上表情有了变化。一个看向林孝智的眼神满是惊奇,另一个也好不到哪里去,连嘴唇都有些哆嗦了。十亿港币放眼香港便是一些市值百亿的大型集团一年也不见得能有这个利润,可寰亚只靠一部电影就做到了,两人吃味之下登时也有些明白了,难怪今年来林孝智跟他的寰亚集团这么火,股民也不都是笨蛋,没两把刷子他们也不会追捧。

被他两人一捧,林孝智只是摇头,“别太乐观了,观众们以前是不习惯看美国电影,但是一年两年三年,总有一天他们看腻了港片会想尝尝新鲜。台湾就是一个例子,过去每年我们至少能往台湾输入两百多部电影,这两年算上直接发行的录像带能有一百多部已经不错了。之前我让台北分部去调查过台湾的录像带出版市场,据台北那边调差的数据显示,台湾观众每年租借美国电影录像带的比例上涨速度远超我们港片,如今已经快赶上我们港片的一半了!”

这事他还真叫人去调查过,这会好心曝光也只是给几人提个醒而已。寰亚如今已经跟整个香港产业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况且现在的香港也远不是六七十年,甚至八十年代初竞争手段无所不用的时期了。也许这个产业还有一些乱象,但多个本土竞争对手保持自己的活力,甚至共同对抗美国电影的入侵都是好的。

当然,提醒归提醒,别人愿意听他就将不愿意他也不多说。

这会儿一见自己把话题说的太沉重,众人都没了谈性。林孝智略一思量便立刻转换了话题,“我听说美国电影公司想要拍片,本国各大银行争相提供贷款,更有无数汽车、百货巨头各种赞助,好不风光。然而再看我香港,本地银行不屑、商界也对我电影产业多有鄙夷。所以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约了一些人在文华酒店,商量着抱团建一个电影界的合作联盟,于是就有了文华会。当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