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顾元戎在脑海里准备的诸多说辞,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竟不知有陈子烁的人一直跟着他。

“你也不必紧张,此事是朕问了徐胜新后半蒙半猜的,朕也只是叫徐胜新多看着你些,有什么事情回来禀报朕,并未专门派人监视你。”陈子烁看他一眼,“而且这马也算你自己赢回来的,又是为了找维丹战马,朕不会怪你,也不会怀疑你。对了,那匹马除了你谁也不肯载,你哪日将它领回去,省的朕和御马苑的人看着它心烦。”

“诺。”顾元戎忙应了下来。

深谙“打一巴掌给一个红枣吃”之道的陈子烁又慢悠悠地说道:“为你恢复顾氏长子身份一事也办得差不多了,朕准备以忠义过人的由头给顾忠义正个名,功过相抵,将他一家埋入你顾氏祖坟,元戎觉得如何?”

顾元戎忙起来一拜,“谢陛下。”

陈子烁点点头,“嗯。去,将案几边的那个木盒里的玉佩取出来,贴身戴好。这玉佩你可见过?”

顾元戎双手将那个盒子取来,打开,而后将玉佩取了出来,这才道:“见过。爹与我说过,这是我的生身父亲留给我的,乃是顾家长子长孙的传家玉佩。后来被爹拿走了,说要给能救我一命的人作为信物……”

陈子烁因心情不错,便好心地答了疑:“顾忠义将他给了宜川侯,后来长公主给朕的。你戴上后便不要取下来,别人问起,你就说自己一直自己贴身保管,知道了吗?”

“臣明白。”

“戴上。”陈子烁命令。

“诺。”顾元戎只得应了一声,将崭新的红绳套过头脸,挂在脖子上,而后将冰凉的玉佩收进亵衣里,紧贴着肌肤,玉佩的温度将他狠狠冰了一下。

陈子烁这才满意道:“你退下吧。”

“诺。”顾元戎行过礼,从清心阁里退了出来。

下了台阶,顾元戎忍不住伸手隔着皮甲与衣物又摸了那玉佩一下。

他原以为宜川侯选中他带回府中做书童是因为看他机灵可怜,未想到原是爹为他苦苦寻了人,是顾氏旧年的交情救了他的命,否则边关苦寒,他一个幼年奴隶,只怕早与大多数奴隶一样,做了那乱葬岗中的枯骨。

顾元戎忍不住笑了笑。

心里微微温暖了起来。

数日之后,陈子烁降下旨意,大意是说:

今已查明,前左将军顾之武之子尚在人间,系羽林军军侯顾元戎。此事经过,另有诏书再议,顾氏一事,先帝多感愧疚,朕亦多感亏欠。幸苍天不灭世之忠良,留有一息,以沿顾氏血脉,朕深感欣慰,定不负天意。故今封顾元戎为安宁侯,食千户。且顾元戎在秋狩之时护驾有功,故升为校尉,归入程且行将军麾下。顾忠义力保忠良之后,忠义可嘉,虽犯朝廷律法,却可功过相抵,准其以大夫礼安葬于顾氏祖坟。

另以诏书罗列诸多证据,证实顾元戎的身份。后陈子烁又命官吏将此诏书制成榜文,昭告天下。旨意与诏书降下之后,九州百姓与朝中大臣虽难免有些非议,却也没谁说皇帝查错了,也就更不会有谁说对皇帝的封赏有所异议。

于是选宅子,修缮一新,源源不断的赏赐送入其中,一座安宁侯府,就此在冬日的寒风中出现在咸安城中。

落成之日,陈子烁特许顾元戎休假一日,去崭新的安宁侯府看看。

顾元戎要过两日才去程且行将军军中,这两天则在羽林之中折腾交接的事情,故而陈子烁的恩旨送到时,冯有昕也在边上。

于是冯有昕这家伙堂而皇之地把手上的事情推给了余下的军侯们,换了衣物,跟着顾元戎一起出了羽林,跑去了安宁侯府。

门口候着的仆人忙把人迎了进去。

仆从都在院中等着,上下只怕少说也有百人,一看见顾元戎和冯有昕,便齐齐行了礼。

而后当头一个衣着最好的上前自报了姓名来历,原来他是陈子烁下旨指派来的管家,叫谭齐,也才二十六的年纪,人有些刻板。因为是陈子烁叫人认真选的,所以能力应当不差,而且可信。跟在他后面的,是杞柳、茯苓两个,也是陈子烁派来的,依旧负责顾元戎的起居,算是安宁侯府里的大丫鬟。

余下的人并未一一说明身份,只几个负责的报了姓名,叫顾元戎有个印象。而后谭齐给了些赏钱,便叫他们各自散了,各干各的活去。

而谭齐在前头给顾元戎和冯有昕两个带路,后头又跟了两个小厮,几人将安宁侯府大致走了一遍,各院各房的位置也都说明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