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第二步的练习内容是找零钱。给100日元,要求买八个,找回20日元零钱。接着,给200日元,买六个巧克力之外,再加上两个冰淇淋(每个50日元),找回40日元零钱。在家里事先让彻之把计算公式在纸上写好,带上这张纸条去购物。因为我预告已打电话拜托店家,所以彻之在收银台付钱时,店员会提醒他把那张纸条拿出来,一起辅助他利用实物来学习金钱的计算。

在出门购物之前,彻之经常与我讨价还价。当我说:“蒂罗尔巧克力六个吧。”彻之则说:“十个。”于是我折衷一下:“那就八个吧。”虽然语言上尚有欠缺,但有了这种交流还是挺开心的。

这样,他逐渐领会了金钱数额的大小:与100日元(能买十个巧克力)相比,200日元(能买二十个巧克力)能交换两倍的东西。同时,头脑里也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

有时彻之向我要钱:“给我100日元吧。”我回答:“向你爸要吧。”谁知他跑到爸爸跟前去说:“给我200日元。”如果换成他外婆,他会趁机提高价码:“给我500日元。”

这证明了两件事情:第一,他知道金钱数额的大小;第二,他明白对方与自己的关系亲疏以及对自己的严格程度,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撒娇尺度。

*商店的协助

要练习购物,店方的配合不可或缺。离开佐贺之际,大家纷纷留言惜别,山口商店(彻之同班同学的母亲经营的商店)的赠言也在其中。彻之每天必去此店,有时不跟我打声招呼就去,有时穿着我的鞋子就去。

去那里不仅仅为了买零食,好像也为了亲眼确认一下在电视广告中看到的糕点、饮料的名字。在家里把商品的名字匆匆写在纸上,就去山口商店看看,因此逛商店的内容也增加了。

我定期带彻之去朋友开的一家书店买儿童画册和委托代购的书籍。有时我正在店里谈些事情,彻之则溜到旁边的其他商店调皮捣蛋。有一次闯入隔壁的药店,咬破宝矿力粉状保健品的包装袋,粉末撒了一地。经过赔礼道歉和解释说明,后来这家店也答应协助彻之的购物练习了。

最初拜托的商店都是朋友、熟人经营的,比较好说话。可是彻之并不局限于此,还一次次地溜进其他商店捣乱,这在客观上反而帮我开发出许多新的愿意合作的商店(因为我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做善后工作,从而有了与新的店家接触和解释的机会)。

小学四年级那年,我决定让他单独外出(这在本书第6章已介绍过)。尽管事先准备充分,但在他安全返回之前,我还是心惊肉跳,坐立不安。事实上,外出途中也发生了许多小插曲(偶发事件)。为了防止偶发事件升级成纠纷,我马上赶往现场道歉和解释(如果酿成纠纷,彻之今后就不能自由出门了)。

有一天,附近一家卖养乐多的店主打电话来投诉:“你家的孩子在这里偷养乐多,被当场抓住了,你马上赶过来领人!”

跑过去一看,店主正使劲抓住彻之的手不放,而彻之拼命地想挣脱。店主气得不得了:“这小子不但偷养乐多,而且对店主的说教不屑一顾,态度傲慢。”

店主说:“我问他‘为啥要偷?’他却回答‘因为有,所以偷’;我教训他一顿之后问他:‘你明白了吗?’他却学我:‘你明白了吗?’简直在愚弄我,你说气不气人?”

于是我向他解释:彻之语言的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回答为什么的阶段。我仔细分析给他听:“我猜想一下事情的经过吧。您问他:‘为什么要拿?’他回答:‘为什么要拿?’;您再问他:‘因为有所以拿吗?’他回答:‘因为有所以拿吗?’是这样吧?彻之在既不理解对方的语言又不能回答对方的提问的时候,往往觉得不开口回答点东西总不行吧,因此,鹦鹉学舌地重复一下对方的语言,或者背诵在以前类似的场面曾经听到的语言来应付一下。”

店主认为言之有理:“原来如此。怪不得我总觉得他看着挺聪明、说话有点怪呢。”

我继续说:“人家批评或教导彻之一番之后,最后总会问他一句:‘明白了吗?’他则回答:‘是,明白了。’其实他只是熟悉这一套问答方式,未必真正‘明白了’。在他的意识中,这一套问答方式的出现就意味着双方对话的结束。因此,他说‘是,明白了’,只是想早点结束对话而已。”

在打完电话之后、我赶到之前这段时间里,店主似乎已经观察到彻之有点异常,再加上我的仔细说明,他完全理解了。随后又连续问了几个问题,有关彻之的障碍特征、我有育儿方式等。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