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部分 (第1/4页)

事实上,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就在前天晚上,他打电话给常务副省长杜山,说是周末要去拜访老领导,其实是想去试探风声,可没想到,却被杜山断然拒绝了,那冷冰冰的话语里,透着一股子生分,全然没有以往亲切热络的态度,这让他变得警觉起来。

“或许,事情已经败露了,省委正在研究处理方案,又或者,抓捕的人正在路上。”这样的猜疑,总是在关锦溪心头萦绕着,挥之不去,搞得他坐立不安,魂不守舍。

关锦溪一度曾想过逃跑,但他也清楚,现在再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来不及了,如今之计,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步一步看一步了。

就在读报告时,关锦溪的精神还有些恍惚,嘴巴虽然在朗朗发言,脑海里却乱糟糟的,好像总觉得大限将至,搞不好,也会落得和老朋友江贺之一样的下场。

“啪啪啪!”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把关锦溪吓了一跳,脸色倏地变得惨白,手里的材料竟然落在会议桌上,这就是所谓的惊弓之鸟了,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心惊肉跳,全没了往日的大将风度。

秘书长侯晨站了起来,走到门边,拉开房门,探出半个身子,小声地和外面的人交流了一番,就接过文件,把房门关上,回到会议桌边,把文件交给王思宇,低下头,在他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王思宇点点头,信手翻了下,就在上面署上名字签发,又皱起眉头,把文件推开,有些不满地道:“怎么搞的,居然会出现这样的疏漏,真是不像话……下不为例!”

侯晨连声说好,抬起头时,见众人热辣辣的目光扫过来,一张老脸不禁变得通红,明显有些挂不住了,他板着面孔走出去,来到外面的走廊里,手一扬,就把文件摔到二科科长孔庆东的脸上,拿手指了指对方的鼻子,低声骂了好一会儿,才算出了胸中恶气,悻悻地返回会议室。

“锦溪市长,请继续。”王思宇见他坐好,就抬了抬手,示意会议继续进行。

发觉只是虚惊一场,关锦溪也镇定下来,集中注意力,把材料读完,又发表了一番议论,说无论如何,也要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云云,便拿起杯子,低头喝茶,不再说话。

也许是做贼心虚的原因,关锦溪自从进了会议室后,就始终不敢和王思宇进行正面的目光交流,总觉得那目光里,像是带着锋利的刺,能顺着视线,一直扎到他的心里去。

王思宇拿起杯子,喝了口茶水,静静地思索着,轻声道:“出口衰退,房地产的泡沫却还在增大,曾经有专家学者断言,经济放缓已成定局,内忧外患,形势严峻啊。”

会议室里,众人纷纷点头,表情也都变得冷峻起来,他们大都是滨海本地干部,对这里的情况,自然是再了解不过了,很多企业都是没有品牌,没有技术,资金方面也并不宽裕,确实没有多大的风险抵御能力,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导致相关产业重新洗牌。

卢金旺放下笔,拿手扶了下老花镜,沉吟着道:“产业升级喊了快十多年了,但效果还是不理想,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想提上来,不是旦夕间能完成的,也不是光靠企业就能解决的。”

停顿了一下,他又看着王思宇,似笑非笑地道:“王书记,且不提上面的那些难题,单单是要完成省里交代的任务,难度也不小,没有几个像样的大项目是不行的,最好是请来有实力的央企,栽下几棵能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那样一来,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政府方面,都能减轻许多负担,大家的日子也就都好过了。”

王思宇笑了,拿手往脑门上一指,半开玩笑地道:“听出来了,这是又在借机加码了,卢市长,你这样搞可不行,我都不敢出门了。”

众人发出一阵哄笑,会场上的气氛松弛了许多,副市长任晓天接过话题,笑着道:“王书记,这次可全靠您了,没办法,咱们滨海市就是民营企业多,国企少,可这两年,上面一直在搞国进民退,我到企业里去调研,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都在抱怨,国企是狼,他们是羊,大家已经退无可退了,逼急了,也只有关门跑路了。”

王思宇点点头,拿起杯子,淡淡地道:“最近几年,在政策导向方面,确实也有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国企在资源分配中占的比例太大,要资金有资金,要技术有技术,国家全力扶持,不少央企,还垄断了利润最丰厚的领域,可实际上,保就业的压力,却都落在民营企业上,是有些不合理。”

卢金旺叹了口气,摘下老花镜,淡淡地道:“王书记,下半年很可能采取信贷紧缩的货币政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