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一 天罡 (第2/2页)

来,并向他请教治理天下之道,如何才能得到商民的拥护。箕子认为应当施行仁政,用安抚的手段来争取民心。武王好言安慰,请他归顺大周,但是箕子宁死不降,要远走辽东。周武王无奈,并且敬佩箕子的操行,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封他为朝鲜侯,并免行君臣之礼。箕子也很感念武王的恩德,临行前写了一篇《洪范》给武王。文章中详细总结了殷商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奉劝武王一定要实行仁政。《洪范》篇实际上是周武王克殷之后,造访箕子时向他询问治国方略的记录,也是箕子写下的治国纲领。在这篇文章中箕子已经提出了“民主”意识、反对专制独裁的思想。

后来箕子自封地朝鲜返回国内去朝拜西周王朝时经过故地朝歌,看到曾经高大威严的王宫成了一片废墟,荒凉败落、长满禾黍,伤感悲痛之余就写了一首《麦秀歌》,以寄托自己的哀思。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诗意大致是:“(朝歌田野)麦穗已秀齐,早秋的禾苗也染绿大地,你这个顽劣的小孩呀,不和我友好自顾瞎淘气。(朝歌大地)麦穗已秀齐,早秋的禾苗已染绿大地,你这个可恶的小孩呀,不听我的话落下啥结局!”十分真实、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当时的情感,殷朝的旧民听到了纷纷为之泣下。他这首诗为后世屈原、杜甫、李煜、陆游、辛弃疾等众多文人所推崇、效仿。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后来专门撰文称颂箕子,尤其对他教化朝鲜、推行道德,做了充分的肯定,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