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日召开的御前会上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和秘密策划后,终于通过了关于太平洋局势的《帝国国策实施要领》。日本军令部便发布了由天皇批准的准备作战的命令。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也站在佐伯湾长门号旗舰上,向联合舰队下达了经天皇批准的准备作战的命令。

而这时在中国北平的美国官兵们,对日美上层之间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故事,统统浑然不知。他们除了胡思乱想、坐以待命外,整天无所事事。在此期间,驻上海美国海军联队司令霍华德上校,曾先后赴驻华日本海军专员公署和舰队司令部,分别拜访了大冈少将、古贺中将、牧田少将———明为对日本驻华舰队过去的合作表示感谢,实为暗中窥探日本方面的动静与反应。结果依然一无所获。直到11月20日早晨,霍华德上校才接到一纸命令:所属部队的行李、器械、枪支弹药等,马上全部装车,运往浦东码头等待装船。

11月21日,美驻华使馆又发出公告,督促美侨做好撤返准备,随第四联队一同乘船去菲律宾群岛,然后再取道回国。

同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向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发出了绝密的作战命令。

11月26日晨6时30分,南云忠一海军舰队的“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共计六艘航空母舰,盛载400余架飞机,携同“比睿号”、“雾鸟号”两艘战列舰、“利根号”、“筑摩号”两艘重巡洋舰以及一艘轻巡洋舰、十一艘驱逐舰、三艘潜艇和八艘油船,共三十三艘舰只组成的庞大舰队,从日本领海拔锚起程,以颇为壮观的环行航海队形,在波涛滚滚、浓雾密布的太平洋海面上,向远在三千海里以外的美国珍珠港急速挺进。

11月27日,美国驻上海海军第四联队首批撤退的第二队300名官兵,由寇蒂斯中校率领,分批乘专车直驶新关码头,尔后列队登上了“曼马勒号”轮船。按原定计划,当官兵登上轮船后,要举行隆重的告别仪式,但不幸的是,当这300名美国海军官兵刚刚登上轮船,天空顿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告别仪式根本无法进行。寇蒂斯中校只好率队乘船,驶往停泊在黄浦江岸的“麦迪轮总统号”巨轮。下午2时,“麦迪轮总统号”解缆拔锚,离开上海黄浦江,直驶菲律宾。

11月28日,美驻上海海军联队第一队450名官兵,在联队司令霍华德上校率领下,乘“哈里逊总统号”巨轮离开黄浦江,直驶秦皇岛。由于“范盘轮总统号”因故延期来华,所以根据赫德上将的命令,“哈里逊总统号”必须前往秦皇岛,运载驻屯北平、天津的美国海军官兵,然后驶往菲律宾群岛。

于是,12月2日,中华社向世界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驻屯北平之美海军撤退准备已行终了,一俟“哈里逊总统号”轮船到来,即赴秦皇岛。此事目前美大使馆已正式通告日本大使馆土田参事官。全员计一百二十人,与天津美海军同自秦皇岛乘船赴菲。

同日,美国驻华公使馆、驻津和驻沪总领署分别发出通告:

此时重申历次发表之撤侨劝告。查日美会谈,无何进展,太平洋风云,日见险恶。鉴于此种情报,今再度通告在华驻平、津、沪美侨,速作撤退准备。在可能范围,应全体撤离。近来太平洋上之航运,因它处需用船只甚多,极感困难。即目下太平洋上之船只往来,能否维持,犹难保证。因此,本使馆力促美驻华侨民,尽速自行调度船只,及早撤退是幸。

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在本国驻华使馆的劝告下,开始了大批的归国撤退行动。

一时间里,北平、天津、上海及其他居住侨民的城市,迅速开始了比以往更大规模的喧哗与骚动。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到处流动着美英两国的军人家属、外交人员的家属以及经商和传教者的家属;城里城外,四面八方,尽是携妻带子、扛箱背包的滚滚人流;卡车、轿车、人力车,来回穿梭,奔忙不停,反复运载着撤离的人群和各种行李。世界各地,狼烟四起。

中国北平,一片混乱。

“北京人”化石,到了非转移不可的时候了。

“北京人”要转移,首先得装箱。这个装箱的重任,落到了中国胡承志的身上。

胡承志名义上是魏敦瑞的一名助手,实际上是新生代研究室的一名技士,新生代研究室的所有标本的模型,全都是由他亲手做的。

1931年春,胡承志到北平协和医学院解剖科工作时,仅有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