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真正接手绣阁,可比代管要麻烦。因为代管的时候,账簿还是掌握在爹爹手里的,而接手后,这账簿就得一并接过来。

忙忙碌碌的奔波个把月,又过了冬至,年根底下,希孟便愈发忙的不可开交。

早知道将绣阁弄好会这么忙,忙得连研究五彩丝的事情都要搁置一边,希孟就不将绣阁做大了。

小年这天,外面刮起了风,希孟围着火盆,见风吹的窗户当当作响,也是时候收工了“时辰不早,今天就到这里,大家都过来取取暖再回。”

一听到希孟的话,绣女们都搬着凳子凑过来。

“三小姐,这次接的这活,能赚不少吧。”

希孟记得说话的这孩子,好像刚满十五。她家里颇为困苦,一家几口都靠她一人的月俸生活。

“恩,过年的时候,包管你们过个丰盛年。”希孟知道希茜管理的时候,一到腊月和年根底下就接不到活,要不是自己让爹爹偷着给每人五十文的过节钱,这些在绣阁做久的绣女早就跳槽去别家了。

“还有一个好消息,年后,绣阁取消月俸,改为绩效俸禄。也就是根据你们活做得好坏,以及做得多少,来发放月俸。照这几个月生意,粗略算一下,手艺好的,快的,每月都能赚取五六两银子,就算是慢的也能赚个一两以上。不过也算是争取大家的意见,先实行一个月,如果大家觉得好,以后就实行绩效俸禄,如果大家觉得不满意,就还是老规矩按月发月俸。”借着这个机会,希孟不妨再抖出一个爆点。

年根底下至开春这期间是员工流动最大的月份,就算这些员工都很忠心,也难保有什么变故而离职。虽然这些人都和绣阁签了合同,可也害怕有些挖墙脚的,靠着丰厚的薪水将人强行撬走。

希孟这一句话,让大家的心思又跟着活分起来。几个月来,大家伙跟着希孟的新制度,得到不少实惠。也因为休息制度,不像以往那么累了,也可以结伴逛逛街,回家探探亲。

如今又弄了这一个绩效工资,大伙虽然不敢肯定会赚的比过去多,但是也想试试看。

“一切都凭三小姐做主,有三小姐带着我们,肯定不会让我们吃亏的。”柳妈在一旁率先开口,跟着大伙都附和着表示赞同。

见大家没反对,希孟笑了笑,回头刚要和柳妈说说话,岂料负责采购的李姐慌忙跑进工房里,直奔着希孟走过来。

“三小姐,不好了。今天我去采购蚕丝线,却不知道怎么,城里所有的蚕丝线都被工艺阁包圆了。”

听着李姐的话,希孟猛然站起身“柳妈,咱们这次的活,还差多少完工?”

知道是大事情,柳妈见希孟问话,麻利的再次清点成品,“回三小姐,还差最后五件。”

“李姐,你今天去采购的都是什么颜色的蚕丝线?”这次接的是霞披的活,虽然数量不多,只有一百件,可真的都是精品。不说这布料是用最好的天蚕丝做成的丝绸,就连用来刺绣的线,都必须是一根只是一丝的蚕丝线。

“这次绣霞披,咱们就害怕买不到染好颜色的蚕丝线,所有先将花色复杂的霞披都赶做出来了。这最后一个霞披是特意制定的,要求绣的花样是白牡丹。按理说白色的蚕丝线是最好买的,谁知这次这工艺阁会将所有白色蚕丝线一扫而空。”李姐一边说,一边观察希孟的脸色。

其实这事怪她,前几天采购丝线的时候,不小心遇到工艺阁的采购刘姐。估计就是那个时候被刘姐听去她和店家的对话,知道这几天她要去采购白色蚕丝线。

“你们中谁会将蚕茧纺成蚕丝线?”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还不知道可不可行,希孟急忙询问。

就见从人群里站出五个绣女“回三小姐,我们都会纺线,也算是纺线的好手。”

“我这里一个蚕茧,大家看看这个可不可以用。。”希孟从怀里掏出来一个蚕茧,轻轻放在手心里。

这些蚕茧本来都被希孟丢弃在篮子里,只是早上突然想将这些蚕茧拿去找人看看,能不能换点银子,却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李姐最懂行,小心的从希孟手心里拿过蚕茧,仔细看了一下,便立即瞪大了眼睛。

“怎么样,可以用来救急吗?”见李姐不说话,希孟有些着急了。

“三小姐,你从哪里弄来这蚕茧的。以我十多年纺线的经历来看,这蚕茧成色非常好,还散发天然的淡淡光泽,手感也细腻温和,绝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蚕丝线。”

听李姐这样一说,希孟当即将悬着的心放下来“这就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