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普�に憷锴啃屑烦鑫灏俣嗤蛄阶式穑�攀刮浜涸齑�挚�荚俗�鹄础�

半年多来,张明基从欧洲大量招聘失业的造船技术、设计人员,购买剩余设备并在汉口大力修建基础设施,到1960年年底时,武汉造船局已经极具规模,单从工厂占地面积,设施的完善程度而言,已经不比欧洲同时期的造船厂差多少。

但在造船局建成之后,却陷入了有锅无米的困境。

一方面,五百多万启动资金差不多已经用尽,仅能维持从欧洲招聘工人的薪水开支而已,再没有剩余的资金购买建造铁甲舰的钢铁和仪器、设备,另一方面,政府的军费预算也严重紧张,挪不出更多资金下订单,这就使造船局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没有订单,就没有钱,没有钱就买不起零配件,没有零配件就建不成铁甲舰,没有铁甲舰就更没钱赚……

对于这个问题,张明基已经找过秦汉不止一次,秦汉也是急得心急火燎,他也是实在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才会想到把一万五千多战俘赎卖成劳工,以换取一笑有限的资金,以解造船局的燃眉之急,至少,也应该让造船局开动起来再说。

不过,刚才三言两语贩卖了一万五千多劳工,却让秦汉开了窍,让他想到了一个在最短的时间里,大量积累原始资金的办法——掠夺壮年劳力。

要掠夺劳动力,人口密集的印度无疑是最理想的对象,可要翻越西马拉雅山不太容易,从海上去印度更不可能,现在还远未到跟英国在海上决一雌雄的时候!

从南亚掠夺,危险性太高,因为整个南亚现在已经完全处在西欧列强的监视之下,这些狡猾的欧洲人一定会出面干涉的,在中国海军足够强大之前,从南亚掠夺人口也行不通。从非洲掠夺更不可行,中国目前甚至还没有一艘足以航行到非洲的军舰,如何完成掠夺?

排除了以上的三种选择,剩下的就只有东瀛和高丽了。

东瀛和高丽人口虽然不是很多,却也不少,1860年的东瀛四岛,人口已经超过了3500万,加上高丽,青壮年劳力少说也有一千万!如果按黄冕这老家伙开出的每个八十两银子的市场价,那就是八亿两巨银,这对于海军的发展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般的军费来源,如果得以实现,从此以后,海军将不需要半文钱的国家财政支持。

而且就近从高丽和东瀛掠夺人口,风险小、运费低,也不易被西欧列强所干涉!高丽半岛直接和满洲地区接壤就不必说了,东瀛四岛也和高丽半岛仅隔着浅浅的海峡,武汉造船局不必建造大型铁甲舰就能实现登陆作战。

秦汉正打着如意算盘,张明基就在赵小草的带领下进了办公室。

“大总统,你找卑职?”

秦汉道:“张局长请坐,小草,奉茶。”

虽然张明基是张雨涵的二叔,可在公事上,两人仍按职位称呼。

“张局长,今天找你来,是想问你一件事,武汉造船局最大能建造多少吨位的铁甲舰?我是说,如果资金充足的话!”

张明基想也不想就答道:“以造船局现有生产加工设备论,理论上可以建造二千吨级的铁甲舰,不过大总统也知道,建造铁甲舰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卑职看第一艘铁甲舰吨位最好不要太大,以五百吨左右最为适宜。”

秦汉又问道:“一艘五百吨级别的铁甲舰,造价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张明基显然已经计算过很多回了,闻言想也不想就答道:“一百万两!”

秦汉咋舌不已,一艘500吨级的铁甲舰就要一百万,看来120万两银子也只够建一艘,既然要建那就索性建最好的,便对张明基说道:“张局长,现在我谨代表海军向造船局下单,建造一艘500吨级的铁甲舰,单价100万两银子,舰载重炮一定要安装现在火炮的最大口径,为了减轻舰体重量,防护甲就可以适当薄一些。”

张明基道:“装甲薄了,怕是挡不住欧洲国家标准舰载火炮的轰击啊,大总统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不必了!”秦汉断然道,“这艘铁甲舰,吨位只有500吨,就算装上最厚的装甲,怕也抗不过西欧列强的铁甲舰,本总统建造它,用来对付欧洲列强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可如果用来对付某些小国的木壳破船,那就绰绰有余了。”

张明基愕然,不知道秦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造船局总算有了订单,整个船厂的工人就不用再干瞪眼了,这比什么都重要,便着紧地问道:“资金什么时候能到位?如果月底能到位,卑职这就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