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22) (第1/1页)

姜如嘟着嘴,看着巧克力不说话。 周绍林见了,便作势又要往嘴里塞,牙齿合拢,眼看着就要咬下去。 “啊!我知道了!我不该把东西不付钱就塞进袖子里。” 姜如顿时急了,满脸焦急,紧紧地抓住周绍林的手腕,另一只手掰住他的嘴,生怕他把巧克力吃了。 “那妈妈以后还塞不塞了?”周绍林见状,把她的手从自己的嘴边挪开。 “不塞了。”姜如紧紧地盯着巧克力,琥珀色的眼珠一动不动,一脸垂涎之色。 周绍林摇了摇手上的巧克力,提醒到:“那妈妈要记住自己说的话哦。” 他把巧克力一分为二,把小的那一块递给了姜如。 “不过因为妈妈犯错了,所以作为惩罚,妈妈现在只能吃一半巧克力。剩下的一半要等晚上才能吃。而且以后要是再犯错,就扣一天的零食!” “哼。”姜如把半块巧克力放进嘴里,卡吧卡吧嚼了,一脸不情愿。 周绍林见她这样,叹了一口气。 教孩子的果然是任重而道远,突然发现我小时候果然是太听话了。 姜如咽下嘴里的巧克力,大步走在最前面,却一直保持着对周绍林的关注。 周绍林的情绪十分放松,看向她的时候也带着苦恼和深思,却有着掩饰不了的亲近。 患有偷窃癖的人很多是因为父母离异、再婚,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又在学校多被孤立、惩罚,使得他们缺少爱和理性诱导,以至于难以建立自尊自爱。 而当他们的快乐取向与一些不良行为联在一起,就在潜意识中成就了一种自我精神补偿。 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或者批评他们,就意味着压制了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的快乐不了,情绪陷入低落。 日子久了,不但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随着年龄增长会形成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就如同原主做的那样。 她只知道一味地辱骂,一味地对周绍林冷bao力。 不但没有让周绍林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生出一种扭曲的报复心理,之后连续犯错。 当然这中间也有保姆陈芹的因素在里面。 要是陈芹中间没有对周绍林陷害,也许不会这么严重。 原主对于周绍林的关心十分少,一般都是打钱给陈芹,需要什么就买。 家教的费用也是直接给家教打过去。 她只看结果。 平时和周绍林的相处时间也十分少,一个月下来加起来的时间也没有一天。 但是因为周绍林偷窃的事情,原主特地抽出了好几次的时间来询问。 姜如怀疑是不是原主由于生气,反而和周绍林呆的次数多一些,让周绍林产生了一种受到关注的错觉,从而使他一错再错。 想要治疗偷窃癖,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因为治疗的第一步就是理解认同,消除阻抗。 也就是说,父母要必须正视偷窃癖是一个精神疾病,承认以往在关爱上的欠缺,从而可拉近心理距离,缓解孩子的紧张感。 同时放弃辱骂暴打等偏激无效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从阴影中慢慢走出来。 如果孩子的父母只看到孩子偷东西,只知道打他骂他,而不去深究他为什么偷,那么就算打骂再多也不一定会有效果。 另外就是要让孩子自己认识到偷窃的不对之处,商量矫正的方法。 最好是再配合心理医生的专业治疗,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让病情缓解。 姜如目前能做的就是与周绍林亲密接触,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加强两人之间的感情联系。 同时她有意识地反复做出偷窃行为,还特地让周绍林发现。 由于这个行为是姜如学习周绍林的。 周绍林因为和她感情加深,不忍心她变坏,就会想要改变她的这一习惯。 同时为了防止她再次模仿他的行为,周绍林自然而然地会去改变自己,尽量不让自己再偷东西。 当然她使用的这个装疯卖傻方法别人也用不了。 毕竟想要摔下楼,撞了脑子却没有摔出问题,还要让医生以为摔坏了的情况下假装失忆,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要不是有系统在,她都不敢这么操作。 万一真摔坏了脑子,那不就惨了。 想到此处,姜如内心默默地叹了一口气。 【我太难了!再这样下去,感觉我的智商都要降低了。】 十一偷偷摸摸地嘀咕,宿主你明明很享受折腾任务目标好不好? 回家的路上,意外地遇到了一个熟人——陈芹。 陈芹看到姜如,顿时一脸欣喜之色。 “呀!司女士,你也住在这边?” 姜如像是没有听到她说话一样,挽着周绍林目不斜视地走过她的身边。 她才不信这是偶遇。 看陈芹的样子,分明是有意来堵她们的。 该不会是想要来勒索她的吧? 哼!我可不是原主那个傻子!儿子被陷害还要倒给钱。 陈芹大概是没有想到姜如会这样无视她,直接走过去,一时间了愣在了原地。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