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是有关这第二卷的创作心路历程的,也可以看做是花絮吧……“没错,总是要有点野心的对吧?万一实现了呢?”

科塔娜扭头看了周易一眼,他脸上挂着说不出是真诚还是玩世不恭的笑容,他说的话也听不出是真心话还是胡说八道。

“那加油吧,男孩。”她摆摆手,“晚安。”

拧开门,走了进去,然后关上门,咔塔一声,锁上了。

周易收回目光,看向站在对面的马克。

在他和科塔娜刚才的唇枪舌战中,刚才还滔滔不绝的马克连嘴都插不上。

“晚安,马克。”周易向马克道别,也走回了自己的房间,随后关上了门。

走廊中就只剩下了一个马克,他站在自己房间的门口,嘴里喃喃道:“万一实现了呢……”

(第二卷“少年的梦想”完)

※※※

PS,第二卷也写完了,写了一个月,二十四万字,依然写的不快。

我感觉这基本上就是我这本书的节奏了,写不快,没法爆发,但和爆发比起来,我更看重的是质量了。

接下来有一个卷尾语的,本来是打算和第一卷一样放在章节末尾的,但是一不小心写长了,放章节末尾大家就还要多出一些钱。

所以就做成了免费单章,稍后为大家送上。

是有关这第二卷的创作心路历程的,也可以看做是花絮吧……

第174章 关于梦想的故事

其实整本书都是有关梦想的故事。

第一卷是少年们相遇之后关于他们各自梦想的故事,第二卷还是这个主题,只是周易遇到了新的少年。

一样是有关梦想的故事,但马克要比周易之前的队友们更懦弱胆怯一些,我知道这种性格在如今的网文当中不讨喜了。

但我还是写了这么一个人,因为我觉得真实有代表性——梦想这个词啊,说起来其实很简单的,一秒钟不到就可以说出来,可是要真的实现梦想需要多少个一秒钟?天文数字吧。

我们习惯于将梦想挂在嘴边了,只要说一说就好像自己是有梦想的人。

马克在遇到周易之前也是这样的人,口口声声说自己的梦想是为多特蒙德效力,穿着多特蒙德球衣举起德甲冠军沙拉盘。但实际上他从未为这个梦想努力过哪怕一天。

对他来说,拥有梦想就好像是赶时髦一样,梦想只是穿在身上的衣服,围在脖子上的围巾。需要的时候穿戴在身上,显示一下给别人看,告诉他们:“我有梦想哦,我真的有梦想哦!我不是没有梦想的咸鱼!”

在得到大家的称赞之后,回到家中,独自一人时,便将梦想收起来,挂进衣橱,等待着下一次在众人面前炫耀时再穿上。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也宣称自己是有梦想的,自己的梦想是这个,是那个,可是你若问他们“那你实现你的梦想了吗?”,他们多半会告诉你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现实太残酷。没有实现梦想的理由千奇百怪,数不胜数。

但其实说白了,他们不是被残酷的现实所所击倒,而是被自己的梦想打败了。就像周易对马克说的那样。

梦想会带来一些虚荣和赞誉,但也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但这不是很正常的吗?如果梦想总是能够轻易实现,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歌颂梦想和追寻梦想的人们?

若一朵花不是开在悬崖峭壁上,而是开在路边的花坛中,随手可摘,那得到这朵花又有什么好骄傲自豪的呢?

所以我写了马克这么一个人,他曾经将梦想当做一种时髦,也曾经畏惧于梦想,但最终他还是决定勇敢面对自己的梦想,对于留在青年队的结果没有抱怨和悲伤,不再像刚刚升上U19那样脆弱的不堪一击,他在成长,变得成熟起来。

说了这么多,会不会还是有人觉得这人物不管我说的多有意义,也依然和主角周易无关?所以我写这个人物出来,并且花费了那么多笔墨,一整卷他都是二号角色,是毫无意义的灌水?

我不会说马克的成长和周易的成长有很大关系这种假话。

因为实话实说,马克的成长变化和周易的个人成长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不需要有马克这个人,周易也会经历他在青年队的岁月,也会有他的成长,他的目标是清晰坚定的,他的梦想是始终如一的,不会因为有了马克而有什么改变。

那是不是和主角关系不大或者没什么关系的角色就不要写,或者不要费太多笔墨去写呢?

如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