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前方的报告是只要追上去就能杀,但是两条腿跑得实在太慢了。。。。。。根据十四师团的经验,他们把坦克车,装甲车和运输车辆有机组合起来,组成的中队级突击部队给敌人的杀伤很大,往往一个中队就能杀伤十倍以上敌军;挺进的速度也快得多。。。。。。所以参谋们制定了这样一个计划。。。。。。”西尾寿造参谋长拿着一份计划向总司令南次郎汇报。

由于苏军根本就没有组织起反击,所以现在的状况是日军兵锋所指就是随意的杀戮;步兵根本没必要去按照操典纪律行进。十四师团的畑俊六就在冒险地使用了一种实际上非常科学的战法----机械化部队完全脱离步兵,直接追杀敌人;一种无意中打出来的闪电战!现在,这种战术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日本人准备让所有的攻击部队一律仿效。

“报告,布留赫尔元帅已经。。。。。。已经自杀了,现在总指挥部乱成一团。。。。。。”通讯兵终于回来了,这让朱可夫好受些;除了他带回来的噩耗之外。在此之前,他已经派出了六拨通讯兵,但是不知是被乱军冲散了,还是当了逃兵,始终无人回报情况。现在他才知道一直无法和总指挥部联系上的原因,那位被中国人称为“加仑”将军的老元帅竟然自杀了!

“那么,现在我是最高指挥官!命令所有部队,准备迎战!”朱可夫命令道。作为军中少数对坦克使用有独到见解的他在知道前线崩溃后就马上组织力量意图反攻,无奈前边败得太快了,为防部队被败兵冲散他们只好先退守后方,接收败兵。现在,朱可夫手里除了那些败退下来的士兵外,真正的骨干力量是一个整编步兵师第八十二师以及一个坦克旅;加上接收下来正在整理的部队大约上万人,他相信自己完全可以给日本人一个沉重的打击。

苏军沿着一条不宽的河流北岸设置了防线,一条脆弱的、看起来很容易突破的防线;但实际上,他的部队全部到了南岸,在河的上游设伏;只要日军突破防线,他就出击,务求完全击溃日本人的先头部队!

进攻,进攻,再进攻!这似乎是所有能够成为一代名将的人们的共同点,无论在多危险和困难的时候都在思考着进攻的将军无疑都是优秀的将军,至少他们很勇敢;朱可夫的部队是所有苏军中唯一准备进攻的部队!

因为曾经在日俄战争中打出威名,所以这次日军的第二师团结束了在国内的休整作为第一批被调往前线的部队;但是,在首发攻击的名单中却没有他们,这让师团长秦真次非常不满。

秦真次一直认为在整个东北来说,他都是最熟悉情况的将领之一;而且他在东北建立过很大的功勋;正是他的挑唆,让张学良杀掉了杨宇霆。后者不光一直是张作霖的左右手,东北的重工业和军工业最主要的直接创办者;更是在张作霖死后一段时间稳定住东北的主要功臣。当然,杨宇霆也是日本人的眼中钉,此人利用日本人的力量把东北各方面建设都完善了,反过来却卖了日本人;不光在土地、军事上不合作,更在张作霖死后直接策划并促成了东北易帜!(关于东北易帜一事实应为杨宇霆之力作,只是某些政治宣传需要把它全归在当时地位不稳的张某头上罢了。。。。。。)不论是从在东北作战的往绩还是部队的实力看,秦真次都觉得他的部队没理由当替补!

所以当第二师团在午后接过冲刺的接力棒后,卯足劲的第二师团就果断执行关东军大本营的建议,把所有机械化部队配合以骑兵,秋风扫落叶般地全速追杀苏军。当他们的先头部队杀到阿穆尔河的一条小支流发现居然碰上还有抵抗力的苏军时,心里竟充满了兴奋!不待大部队集结便开始了强攻。

日本人意外的攻势让朱可夫颇为失算:原本他以为日本人看到防线会集结好再进攻的;他的计划是吃一条大鱼。但现在日本人竟然根本不看对手的兵力,见了就打,把沿河死守的苏军打得落花流水;到底潜伏主力出不出击呢?

在河北岸防守的苏军主要是那些被收编的散兵,重武器都丢光了,大约三个人一条步枪;虽然惊魂稍定,但是战斗力未复。他们在日军第二师团先头部队大约五百余人的攻击下,竟然有守不住的迹象!这让在远处观察的朱可夫气急败坏:什么时候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苏联红军变得如此窝囊,一万多人隔着条河竟守不住五百多人的进攻!?

其实这也怪不得那些败兵,朱可夫自己本意要吃大餐,所以把防线布得很宽;一万多人的部队,和日军正面相持的也就是一千人左右,按枪算才三百多条。他过于高估了自己人的能力也太小看了日军的战斗力----毕竟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