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看着散发着淡淡香味的酒糟,李小小犯了难:这第一缸酒出来以后,自己和大伯想来想去,都觉得需要重新做一个蒸桶才能再进行二次蒸酒,这段时间李小小也特意去问过了人家,都认为眼下这样的蒸桶其实很浪费酒,如果重新做一个陶瓷的,按照李小小根据木头蒸桶设计出来的样式,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酒的度数,而且隔水来蒸,也能完全保证出酒率烧陶的陶器厂镇上就有,李小小已经拿了设计的图案过去,跟做陶器的师傅认真商量过了,因为烧陶需要足够的量才会一起烧,做陶器的师傅讲好了半个月以后才能做好,半个月后这些酒糟也就无法再用了,放久了的酒糟是会发酸的。

“唉村上给我们供菜的人家过年这段时间的菜不是有得多吗?好些都种了萝卜的,要不直接拿来腌萝卜吧?”刘春梅忙完了手里的事情过来看到李小小在发愁,提了一个好建议“这个要得咧先拿来腌萝卜和酸菜,腌完了以后再拿来喂猪呗?”刘春梅的话一讲出来,李小小也觉得眼前一亮。

萝卜本来就是基本不用打药的,村上为李小小家种菜的婆娘们许多人家里萝卜都种得有多的,这刚过完年,萝卜还不算老,拔出来腌酸菜再好不过大伯也觉得不错:“这个办法是好,酒糟腌出来的酸菜味道正,,酸得也很快,确实蛮好吃的。”

李小小想了想,这才开口:“这样吧,这个豆腐坊和酒坊是大伯你们几兄弟合伙的,豆腐渣你们三家轮流拿回家去喂猪,酒糟就都归了我,豆腐产量高,豆腐渣就多,酒现在的产量还很少,酒糟也不多。及家人也就谁也不讲吃亏占便宜的话了行不行?”

“你这个小妹子真是的,哪有算得那么清楚的?我累了一天了,还每天往家里挑豆腐渣哦?你快莫讲这个话,能用上你就都用上,用不上再讲别的。我是不想费那个力气的。”大伯大手一挥,有些嗔怪地看着李小小,是埋怨李小小算计得太清楚生分了的意思。

“倒是这个打豆腐的水啊,你看看往哪里倒?这段时间天气冷,倒在沟里流出去倒是没有什么关系,等天气热起来,只怕要发臭的。”大伯有些发愁地看着豆腐坊那边。

略一思忖李小小就明白过来,打豆腐的水里面含有不少的植物蛋白,天气一热,肯定是要有异味的。村里人日常用水不像李小小家这样多,废水自然也不像李小小家这样多,这个水能不能拿来浇菜地呢?

李小小拿这个问题去问老妈刘春梅,刘春梅对于这个问题闻所未闻,于是拿着这个问题又去问爷爷奶奶。还是爷爷奶奶人生经验丰富:“我们的豆腐是石膏豆腐,石膏水浇菜没问题,应该还更加有营养才对,只是拿着这一桶一桶地去浇,不容易啊”

李小小眨了眨眼睛:也对啊都有了水管子可以直接洒水,又退化到用桶提着浇水,肯定是不上算。想了想,李小小问:“门口下去的那个大池塘是谁家的?”

“那个啊?就是你春花嫂子他公爹也就刘东林的。村里的鹅啊鸭子啊每天往池塘里蹦跶,里面也养不了鱼,就是空着没有用的。你那个豆腐水要是放到那里面去倒是没关系,离得也很近,屋下头不过十来米的距离,可是豆腐水放里面沤起来,时间长了要臭的哦”爷爷皱着眉头,有些担心地讲。

“这样,我找东林伯伯商量一下,把那个鱼塘承包给我,我一方面拿来装豆腐水,另一方面养一些鱼在里面,也就方便了嘛”李小小满脸带笑地解释着。

“那就更要不得了豆腐水太肥了,鱼养不住啊”爷爷坚决反对。

“我不养别的鱼,我就养塘角鱼。”李小小解释着。爷爷奶奶都知道,塘角鱼是最不挑水质的,水质越肥鱼长得越好,根本不用担心,也不用喂,就让它们自然生长,到了年底有多大就是多大,卖出去多少还能回来点儿钱,最关键的是:塘角鱼能够将鱼塘中的养分消耗掉就不容易发臭“再在里头种些莲藕,再放些鲤鱼试试看,应该水质能更好一些”李小小的话讲完,爷爷也连连点头:“你这样做到是可以。主要是把这个豆腐水消耗掉,不然闹得村里发臭,村里人也是要讲话的。”

得了爷爷这话,李小小就让老爸出面去跟东林伯伯商量。不过是一口没有用的空塘,承包出来还能一年挣些钱,东林伯伯当下就答应了。

把可能会引起村民们反感的环保问题解决后,李小小松了一大口气,眼看快要天黑,正帮着老妈把鸡鸭收归笼子,领着小宝解决卫生问题,一个嘶哑的哭嚎突然在院子门口响起“你这个黑了良心的贱女人啊——你害我们玉柱啊你讲你怎么那么黑的良心啊?他对你那么好,给你弄机器,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