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部分 (第1/4页)

柳志先只是看了一遍也被这些东西迷上了,他知道侄子对文房四宝喜爱有加,友人之礼自然不能夺人所好。不过柳大人这样的读书人一看到这些好书混身上下到心里都发痒,心里没了疑惑本以为回家就能睡个囫囵好觉,可谁曾想一路回去的时候混混厄厄的,心神一阵的恍惚甚至还好几次走错了路。

柳志先像是被勾了魂一样,不过十余本书而已,但每一本都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奇书,他可以不贪金不爱银甚至不好女色,但他这个真正的读书人根本抗拒不了这个诱惑。

回家门的时候柳志先整个人处于恍惚的状态,甚至于进门的时候走台阶还摔了一交。

爱妾做了些手活正好领了工钱,她买了只鸡美孳孳的炖上了想给柳志先解一解嘴谗,一旁配着的还有一瓶子新酿的竹叶青。柳志先总是怕喝酒误事,不过不代表他不好这一口,只不过实在是囊中羞涩虽然少有解谗的时候。

原本这一顿对于知府大人家来说算是丰盛了,但凡是有这种时候柳志先都会开怀畅饮,大醉一场后在家里美美的搂着娇妻爱妾睡上一觉。

不过柳志先喝着酒感觉喝水一样品尝不到半分的醇香,爱妾精心熬炖的鸡肉吃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整个人神游太虚如同行尸走肉一样,甚至恍惚之时还拿起一旁装酱油的碟子当是酒杯直接一饮而尽,连一点的异样都没表现出来。

一妻一妾是吓傻了,胆小的发妻甚至是直接吓哭了,还都以为柳志先这样失魂落魄是撞了邪。

这是心病啊,当夜即使喝了酒柳志先始终入不了睡,辗转反侧脑子里都是那一本本让人垂涎三尺的孤本奇书。折腾了大半夜坐立不安,最后柳志先忍不住了,匆匆的披了件外衣就出了门,深更半夜的敲响了侄子家那扇快要倒下的破门。

柳安和吓了一跳,不过叔父道明来意的时候他有些不舍也不好拒绝,只能将几本孤本借出。柳志先捧着书是如获至宝,当夜回去就挑灯夜读,兴致勃勃兴奋难耐,哪怕是洞房花烛之时他都少有这样的精神头。

当上知府以后诸事缠身他已经很少有时间读书了,不过这些奇书品之呼妙,他宁可不吃不睡也放不下手。

接连几天都是夜夜不眠的看书,要不是一妻一妾怕他身子跨了强加阻拦的话,柳大人可是精神头十足连睡的意思都没有。

后来柳安和手里的奇书全被他借了个遍,杨二爷虽然贵人事多少有拜访的时候,不过每次来都必有一两本奇珍孤本送上,当然了名义上都是借给柳安和一阅,不是这样的话对不住杨二爷这爱书之人的身份。

一来二去的这几乎成了定律,每次杨二爷来都会与柳安和把酒言欢,杨二爷前脚一走柳志先就迫不及待的跑来借书,有时候甚至柳安和还没翻上一眼就会被借走,可笑的是为这事叔侄俩居然还第一次红了脸,为一个先来后到的吵了一番。

柳安和一向老实木讷,敢于和叔父顶撞可想而知他也是个嗜书如命之人,杨二爷是投其所好用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很快就把叔侄俩的胃口给吊了起来。不过杨二爷也留了个心眼,是借不是送,这样看似小气的行经也渐渐打消了柳志先的多疑。

而叔侄俩为谁先看的事吵了不只一次两次,最后还是柳志先抬出长辈的架子才压住了他,尽管这样做柳志先也有些难为情,不过读书人这玩意连偷书不是偷的歪理都有了,抢侄子的书看似乎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这事大家就心照不宣的继续下去,直到过年的时候柳志先把侄子接过来一起热闹,看时机成熟之时杨二爷一副舟车劳顿的模样进了扬州城,柳安和的破房子大门紧闭他自然是寻访不到旧友只能先在客栈里住了下来。

在外人的眼里杨二爷随身带着好几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行色匆匆的商客一样,扬洲就这么点屁大的地方,只要杨二爷住店的时候稍微发点牢骚这事很快就传了出去。再加上杨二爷还专门把柳安和的邻居拜访了个遍,不少人都知道柳大人的侄子有朋友来拜访,好事者为了献个殷勤自然是会跑去报个信。

柳安和一听知己来访哪还坐得住了,光是那一本本书就是勾着他心痒的虫子,当下是连团圆饭都不准备吃就打算告辞。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柳志先觉得这个侄子的知己是真正的爱书之人,二人间志趣相投即使是个行商也可结交。一向不喜欢迎来送往的柳大人也起了结交之心,心里也很想知道能搜罗到这么多奇书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当下就吩咐侄子把人带到家里来,他也好备上几杯水酒谢谢人家借书之情。

柳志先心里已经没疑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