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部分 (第1/4页)

中间的马车最是宽敞,车上的油灯闪烁着昏暗的光芒!驯养海冬青的年轻人与归来的海冬青耳语了一阵后一转身恭敬的说:“父亲,看来这次杨家真的麻烦大了,西北的兵马远不只左王部和那些散兵游勇,连右王部都吞并边境虎视耽耽,现在他们已经整军待发了。”

马车的角落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沉稳落坐,身得是鹤发童颜不过双眼却是翻白一片的浑浊,明显老人是个盲人看不见任何的东西。老人是他的父亲,真正的海冬青饲养者,青涩的中年人还没得到所有的精髓。老父目盲以后他接过了这家族传承的担子,可惜的是他要学的还有很多,若没有老父在一旁辅导的话他根本指挥不了那么多的海冬青。老人家面沉如水,双目失明不过双耳却很是灵敏,听闻于此立刻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家主所计不差,这次镇王征战西北势必是凶多吉少,恐怕一代武王要葬身黄沙了。”

第686章 死战(一)

“家主早料到了?”中年人微微一楞,见父亲的嘴唇动了动立刻恭敬的倒上了一碗水。

老人家喝了水,这才叹了口大气缓声说:“这次契丹是左右王齐出,左王先行攻陷西被致使后方右王的大军进退两难,这个情报很早就送达京城,既然家主知道的话没理由镇王不知道,他这是明知山有虎还偏向虎山行啊。”

“不是吧!”中年人惊喝失声,这么一来这杨家军面对的是契丹的左右二王,而不是在西北兴风做浪的左王。

十万兵马没有任何的驰援,面对的是契丹族所有的精锐猛将的全力侵犯,镇王未免太托大了。

“契丹可汗膝下无子,他想从左右二王中选一人为下一个可汗!”老者默然道:“这次左右二王的大军势必倾巢而出,若能剿灭杨家军的话对他们来说甚至比打下大华半壁江山更重要,有了这个声望的话就顺理成章的夺得汗王之位,此次左右二王来势汹汹绝不会有半分的退缩,镇王凶多吉少了。”

“既然镇王早知此行凶险,又为何不管不顾的孤军深入?”中年人眉头紧皱,对于现在杨家的处境他不是不知道,西北之战朝廷不可能增援一兵一卒,莫非他镇王真的想凭这十万兵马就横扫西北?未免太狂妄了。

“不知”老者沉吟半晌,不过最后还是欣慰的笑着:“不过镇王此举确实是豪迈万千,杨家身为第一武家也该有此风范,哪怕镇王最后是战死沙场他也保全了杨家百年的美名,或许从征战西北的那一刻开始他什么都知道了,饶是如此他亦没半分的退缩反而勇往直前,这等豪迈叫老夫佩服,镇王之风不让乃祖,堪称是当世的顶天男儿啊。”

长吁短叹之后,父子二人一致得出的想法只有一个,镇王的大军这一战连惨胜都不太可能,有汗王的大权这个诱惑存在左右二王势必拼尽全力,不会给他任何可趁之机。

而此时他们的思想已经没必要关注于此,因为家主还有另一道命令,急需他们的海冬青迅速的借道京城返回津门。

这道命令看似很正常,不过后边的部分却是让他们匪夷所思却不敢询问:所有的海冬青倾巢而出视察定王部的排兵布阵和军马的调动情况,而比之更重要的却是监视朝廷的大军,甚至禁军的动向和温家调动的兵马在何处驻扎。

为什么要监视朝廷?父子俩想不明白,不过也不会追问,在他们的心里忠诚的是赡养了他们百年的师家,而不是那与他们毫无瓜葛的朝廷。

车队缓慢的离开,天空渐渐的阴了下来,老者突然自言自语的嘀咕起来:“该开始了吧,这场对于镇王而言除了生死外还关系着尊严的战斗。”

“什么?”年轻人听不清楚。

“没什么,走吧!”老人抿了口茶水,忍不住叹息道:“我们还有太多的事要做,天下即将不太平,只希望这个乱世不要再生灵涂炭,而我师家也能取而代之,在镇王身陷西北的时候成为新的第一武家。”

年轻人没有说话,忍不住看了看西北的方向,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那里吹来的风似乎开始带着几丝鲜血的腥味。

大同城四周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从这一场恶战开打的那一刻起谁都清楚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双方一见面几乎是带着仇恨的疯狂状态。

契丹部的散兵游勇看似很少,不过他们陆续的加入战圈让双极旗倍感压力,不少人已经清楚外围游荡的四万大军恐怕是凶多吉少,毕竟他们所面对的散兵游勇是数量庞大的契丹兵,并不是那种一击即溃的散沙。

大战一触即发,在双极旗夜里杀到大同的时候双方都没有任何的语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