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1/4页)

一旁的公公领命颔首退了下去,殿内一时陷入压抑的气氛,李世明所能劝阻的也只有这些,他表面算是做得仁至义尽,而后他也只需按情势应变就好。

眼看殿内气围越来越凝重,李世明又上前拱手说道:“父皇,儿臣有个不情之请,还望父皇准奏。”

李渊对接下来的应对,显得有些忧重,所以他冷冷淡淡的说道:“说来听听。”

“儿臣在此恳求父皇,如果狩猎误伤事件,最终真是大哥所为,儿臣希望父皇能饶大哥不死,就此化干戈为玉帛。”李世明就是故意给李渊施加压力,他知道就算真相是李建成所为,李渊也不会轻易处死一位太子,所以他此言,不但是做了好人,且给李渊撂了个底。

最后不管李渊做什么处罚,若轻,则是李世明从中求情,若重,当然也是李世明所想,所以不管最终结果怎样,对于李世明都是百利无一害。

李渊暗自为李世明的机智感到赞叹,他看似在求情,却实属在给他施压,看来这件事,怕是不易处理,他在心里揣测着,却还是具有威信的说道:“秦王心慈仁厚,朕倍感欣慰,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此事影响到我大唐江业发展,朕自会严格处理,任何人不得在中求情或挑拨,否则一并处置。”

几名朝臣都拱手说道:“皇上英明。”

李世明的用意,已经基本达到,而李渊也话已至此,他如果过分替李建成求情,未免显得有些做作,所以他也颔首在旁,只等李建成前来。

李建成被急匆匆的召见来时,他已经从宫人口中得知是所谓何事,但只知道是因为李世明狩猎误伤的事,其它并不知情,由于射伤李世明的用意,并不是他所为,所以他心里没有任何压力。

随着殿外一声“太子殿下觐见~~”

李建成走进殿内,一眼看见几名朝臣都为李世明所用,他心里顿时感到不妙,但是已经来此,他走进殿内,并很是恭敬的拱手说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随口应道:“是太子来了。”

李建成感觉事情不太正常,所以他还是一本正经的说道:“儿臣听说父皇急着召见儿臣,敢问父皇所为何事?”

面对自己亲生子嗣,相互不能容忍,且无情的残害手足,李渊心里实在是痛惜,但事实都摆在眼前,他不得不面对。

李渊没有言语,而是朝一旁的公公仰头示意了一下,公公会意后,将那支长箭送在李建成面前。

李建成看了眼长箭,因为并没有在心,所以他不明的看了眼李渊,貌似关键还在长箭上,所以他又将视线落会长箭上。

诈眼一看,只是支普通的长箭,而且已经被用过,不过一眼便能看出是皇宫中的制造,于是他随手拿起来查看了一下,这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是他专用的箭。

“父皇,这是?”李建成拉长了明显疑问的语气,也一脸不明的看着李渊。

李渊一脸面无表情的说道:“太子可识得这支长箭?”

“这支长箭上刻有儿臣专用的章记,儿臣当然识得。”李建成依旧是不明的说道:“只是儿臣不明,儿臣的专用箭,怎会出现在父皇这里?”

通常是带有专用记号的兵权,都是皇子将军等人才配具有,但只要具有记号的兵器,都如同一个人的身份象征,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将自己专用的兵器遗落或损毁。

李渊一脸阴冷的怒‘哼’了一声,“事到如今,太子还要跟朕装疯卖傻下去吗?”

“父皇息怒;”李建成紧忙的下跪说道:“儿臣不明父皇此话何意,还望父皇明示。”

“太子为何不问问,这支箭是从何人来?”

“儿臣愚钝,还望父皇赐教。”

“据朕所知,除了前一阵子,太子相邀秦王和齐王等人一同出宫狩猎时用过弓弩,之后好像再没有弓弩出现的场合,不知朕记的可没错?”

“父皇所言无误,自从那次出宫狩猎,害的二弟险些丧命后,儿臣再没碰过弓弩。”李建成其实在提及那次狩猎时,他便暗自在心里后悔,但正因为这么一提,他也隐约猜想到一点缘由。

“秦王被不明弓弩误伤,太子为何不再碰弓弩?”李渊冷言冷语的说道:“难道是太子对此事心有愧疚?”

李建成听出李渊话意的意思,但是误伤李世民的人并不是他,但确实是他的箭上在李世民身上,如若是被查出破绽,他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李建成心里开始发毛,他不知道,当时和李元吉换下打伤李世民的那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