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玄澈将玄沐羽的上衣脱去,露出精壮的上半身,他的手向下移去,只是此次的动作却不像往常那样利落,有些迟疑,有些走神,指尖顺着腰线慢慢滑落,似乎在抚摸着什么。半晌,玄澈的手停在了男人的胯骨上。

玄澈低着头,看不清神情,却能听到他低低地唤了一声:“沐羽……”

男人什么也不说,只是抱住了他。

玄澈将自己放进男人的怀里,这个宽厚而温暖的胸膛总是能给他坚实的依靠,听着胸膛里强劲有力的心跳,玄澈偶尔会想起前世自己趴在哥哥怀里时的事情,只是与这男人相比,哥哥显得太过文弱了——现代人还有几个学武的。哥哥可以给他安慰和支持,却无法给他希望和力量。

“沐羽,我很幸运……因为,我可以这样抱着你……”

玄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把话说出口了,他觉得自己可能只是动了动嘴唇,却没能把声音发出来。这样的话他一向是羞于启齿的,然而却只有这样的话能表达他的情感。

或许玄澈真的说出来了,因为男人紧了手臂,将用力他按进怀里,一个轻吻落在玄澈的头发,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倾诉着同样的心情——

“我也是。”

兴熙二年的新年过去,全国几个大城市里也多出了一个新事物:报纸。

说报纸是新事物并不准确。

在玄澈出现之前,官府也有内部发行的“报纸”,不过这种内部报刊只能算是一些记载了消息的纸张,用于传递内部消息,在普通民众之间不具有影响。

几年前,通川商行下设的明日出版社开始不定期地以报纸的形式发行了一些专题,比如大明十一年畅销一时的“春闱专题”,但这次明日出版社发行的是日报——《大淼日报》,每日皆有,报道了全国大小事宜,大至国家方针政策,小至街头碎闻,而最近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关于朝廷新法令的解读专栏了。

有发行报纸的城市里,官府都在特别开辟的公园或广场上立起了几块板子,上面张贴了最新的报纸,每天都有专门的人来更换,以方便群众阅读。但不识字的百姓毕竟还是占了多数,于是这些公众报栏旁和各种酒楼茶馆之中就多了许多解读报纸的说报人。

说报人一般都是先拿着报纸照本宣科一番,解释了大概,下面便有人议论,这时那些读过书或者有见识有门路的说报人,就会拿社会名流、文人大家的言论来满足大家的“求知欲”,一会儿说说这个人的观点,一会儿谈谈那个人的论调。百姓们觉得这个也对,那个也对,听起来也有汁有味的。若是碰到一帮自恃才气高妙的读书人听了这说报人的点评,自己也会高谈阔论起来,要刚好还有一批人持不同观点,两方人就会辩论起来,那百姓看热闹的就更多了。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面对御史上奏要求遏制这种议论国事的风气,玄澈总是这么说。

因为争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围观,为此,那些知道得比较多的、能更好地解读报纸的或者善于引发他人争吵的说报人就被人重视起来,茶馆酒楼都喜欢邀请这些人“客座说报”,倒是在无形中发展出了一个新产业。

对于报纸的出现很多老家伙们都表现出不屑,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文人智商的玩意儿,但是当时间过去,学子们的思想越来越朝着“大逆不道”的方向发展时,他们也意识到了报纸的巨大作用。于是一批老家伙们也办了一份名为《学道》的报刊,只是这代表保守思想的报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大淼日报》打压着。而随着这两大势力和思想的碰撞,越来越多的具有政治倾向的刊物开始出现。

不过《大淼日报》说都是说“日报”,但与我们所理解的日报还是有所区别的。因为印刷技术的限制,它的发行量很小,价格昂贵,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幸买到。不过因为它的观点是最直接体现朝廷心意的,所以处于政治核心的贵族们如果没有买到当天的报纸,就会派出他们的仆人站在广场报板前抄写——不论当日发行量多小,报板总是保持的最新资讯。

同时也限于信息传递条件的先天不足,能够保持资讯同步的也只有临澹及周边少部分地区,再远一点的都只能看到隔天甚至隔了四五天的报纸,但即使这样,当报纸的形象渐渐深入人心之后,它还是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报纸发行不到三个月,舆论的效果就渐渐出来了,因为没有竞争者,《大淼日报》一家独大,它得到皇帝的暗中支持,对于朝廷的动态总是能在一时间报道出来,又引入了后世先进的理念,广告、小新闻,这些板块都与百姓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