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2页)

“啪”的一声一个牛皮纸封皮厚度超过广东月饼的一个大本子掉在了地上,黄志祥拾起本子准备装到包里。

“等一下,什么东西?”教导员看到那很古老的大本子突然来了好奇,不等黄志祥同意就把本子抢到手中,政治敏感性可见一般。

“我靠,怎么不早把这东西拿出来?”教导员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就象破获了敌特组织的密电码。

“快停下,别他妈收拾了,还退他妈什么学?你就给我在这老老实实的念吧。”算上那句“我靠”据说四年当中文质彬彬的教导员只爆过四次粗口,竟有三次发生在这会儿。他也不按惯例报大队、学院审批了,也来个“我的地盘我做主”。

教导员说完大家都愣住了,不知道那个大本里藏了什么秘密居然能挽救黄志祥在部队的前途命运。

其实也没什么,一本剪报而已,可如果仔细看的话,每一篇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又贴在本上的“萝卜条”、“豆腐块”下面可都署着黄志祥的大号,足足几十篇啊。

“军文、军文全是军文!”教导员拿着本子大声呼喊着向队长屋奔去,那声音盖过黄志祥的浑厚中音,比那天冲着我和林小天喊“刀下留头”还脆亮,让鲁海军那三声沙哑的“紧急集合”自惭形愧无地自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十四章 变成铅字

那句话叫什么来着?小时候听评书总有那句,对了,好象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教导员穿的是皮鞋踏在水泥地面的动静比铁鞋还铁,“咔、咔、咔”声音刚落估计也就进了队长屋不到两分钟,全队集合的铃声骤然响起,接着就是值班区队长大声的哟喝“到大教室集合,到大教室集合。。。。。。”随后几个班长也开始原话照搬大声通知,声音特耳熟,除了没有梆子怎么听怎么象“到村头大庙集合”。

“靠,不会架着机枪逼我们交出游击队伤员吧?”我并不知道黄志祥已“起死回生”,也不知道教导员偶然发现了他的剪报如获至宝,还以为队干部借着退掉黄志祥的东风对我们这些拟淘汰对象来个大扫荡大清洗呢。

“悬”本班另一“重点人”吕宠斌操着山西口音答了一个字。

“坏了,果然是‘三光’”看到黄志祥没走还坐在教室里,我心里更是担心,看来他们是要搞“连坐”对我们这些拟淘汰对象动真格的了。

“不太象,充其量也就是个杀鸡警猴吧。”吕宏斌感觉问题不大。

教导员把那个大厚本举过头顶让他家看个仔细,那兴奋崇拜虔诚的神色好象在搞什么神圣的祭祀活动。

“大家看看,大家看看,这是什么?”

“完了,全完了,一定是‘黑名单’一定是我们的斑斑‘劣迹’汇编成册了,他们整理了比广东月饼还厚的材料,看来哥几个这回是在劫难逃。。。。。。”除了林小天以外我们几个“黑名单上的人”都低着头在心里嘀咕着,谁也不想再抬头看。

“穆童、林小天。。。。。。”教导员大声叫着我们两的名字。

得了,啥也甭说了,已经进入‘验明正身’程序,接下来就是代表党代表人民宣布哥们儿的‘死期’。。。。。。

“是死是活鸟朝上”反正事已至此哥们儿也不惧了,迅速起立大声的答了一个字“到”声音震聋发聩气冲牛斗气贯长虹气冲宵汉。

林小天好象什么都知道一点也不怕简单答了“到”不象我这么壮烈。

“穆童、林小天,你们平时不特能白话吗?看看人家,看看人家黄志祥,从来不白话,把要白话的话都写下来让钢笔字变成铅字那叫本事。。。。。。”

“把钢笔字变成铅字?”我小声的问了一句觉得情况没预想那么糟糕。

“对,就是要报上、杂志上有名,电台有声,屏幕上有影,投稿的明白?”教导员费了半天劲其实哥们儿早明白了。

“同志们,从今天起大家都向黄志祥同志学习,每天利用业余时间练笔,向军报、军区报纸和其他各类地方报刊杂志投新闻稿件,也可进行文学创作,只要在军区以上级别报纸见稿十篇以上即可荣立三等功一次,这话可不是我说的,这是院里的规定,在我们队里我和队长商量了一下,如果见稿五篇以上,组织问题优先考虑。。。。。。”

妈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犹豫什么,会一开完我马上跑进小教室拿起军报和军区报纸先简单翻了翻然后就奋笔疾书开始写稿。

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就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七八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