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4页)

正德恍然大悟。“难怪你到侍卫亲军没几日便风风火火变出一堆劳什子,原来早有谋划。不过,那火炮怎地未见装备?”

“噢,回皇上。那些火炮固然犀利非常,可是每位皆有数千上万斤重。莫说人力。便是牛马也拉不动。故而步军只能配轻炮了。”点头,“所言有理。对了,国城,吩咐下去,朕要上船看看。”

“啊!”正德这番话一出口,冯虞与群臣全都咧嘴了。校阅陆军,随便正德上哪儿溜达都成。可是要上舰,必须乘船泛水。所谓水火无情,大江大海上可不是澡盆子。万一突起风浪,惊扰圣驾,哪个吃罪得起?尤其是冯虞,舰队来时已换过明军旗号,取下将士所配徽章。只是一般兵士总归是智识有限,有些还是台湾土著出身。万一皇上登舰后多问几句,说不定便要露底。

幸好众臣当下便将正德围住,纷纷劝谏。什么“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身系社稷,不可弄险”等等,却是理直气壮。冯虞只敢躲在一旁。少说为妙。

这要搁在之前,依着正德不管不顾的脾气。莫说这几个臣下,便是九头牛都拉不住。可是自打出了刘瑾一案,正德心中自觉着这几年对朝臣多有亏欠,先前以令内阁将历年来冤假错案一一清查平反。即便如此,这些日子正德每遇朝臣谏阻。依然是气短三分。如今也是这般情形,只好拿眼睛可怜巴巴地直往冯虞那边瞟去。冯虞见状无奈。只好将正德扶回座椅,偷偷在他耳旁说道:“今日人多口杂。臣也不敢奉过些时日,臣回京师后。陪陛下行围采猎,顺道安排就

正德想想,也只能是如此了。这才安静下来。此时,那边的陆战队已经完全控制了被炮火蹂躏得不成样子的缓坡,重整为两个方队。突然,阵中部分官兵举起一面面小红旗,远远看去,竟是拼接出“万岁”二字。这一招实是出人意料,正德顿时将方才的不快抛诸脑后,大声叫起好来。群臣也在一旁附和个不停。冯虞心中暗喜,自己先前可没交待过这个,杨风果然会来事。

今日大阅至此算是圆满结束。正德下令犒赏三军,自己便在中军赐宴,与同来一干臣子同乐。席上,冯虞便禀告正德,自己今日便随船南下回乡。正德心中早已有数,便不再空说些挽留地话。

“国城,此番回乡,好好歇息一番,这些时日辛苦了。与你亲眷的封赏,朕已着魏彬带了来,待会子便命人装运上船。此番灭刘党、成和议两桩大功,朕尚未铨叙优赏,今日便与你做个仪程吧。魏彬!”

“老奴在。”

“拟旨。冯虞忠心为国,功在社稷,着晋一等镇辽侯,加太子太保、建威将军,封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锦衣卫指挥使。”

“遵旨。”魏彬掉过头一脸笑容地与冯虞道贺,“冯大人,年纪轻轻便是国家一品大员,前程无量。咱家贺喜了,日后还望多多提携关照。”

冯虞赶忙还礼:“公公如今出掌司礼监,那才真个是国家栋梁。日后自然要常与公公讨教,同心辅保圣上,鞠躬尽瘁以报天恩。”

帐中文武对这种事自然也是不甘人后,一时间道贺的敬酒的络绎不绝。正德素来喜欢热闹,在首座上看得咧嘴直笑,不时还挑动群众斗群众。

此时,一名兵科给事中从人群中冒了出来,端着酒杯说道:“今日大人军威赫赫,又蒙圣上恩泽,学生不才,斗胆赋诗一首以为贺。将军马上请长缨,百战威名慑四夷。为报天恩浑不顾,换得和风万方兴。”

四句打油诗却激起一片叫好声。正德当即赏了一锭宫制银子,又令群臣都来做诗文,闲着也闲着,听人拍拍马屁倒也不错。一干文臣顿时来了兴致,应制诗喷涌而出。初听来还不怎么的,听多了谀词,正德也觉着没劲了。“国城,都说你文采好,平日却总掖着藏着,今日定要来个好地。”

来个好的?哪那么容易。冯虞闭目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得祭出屡试不爽地老招数了。“既如此,臣便献丑了。今,臣便用《浪淘沙》词牌草做一首。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大沽口外漫硝烟。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满座肃然。

只见杨一清巍巍立起,朝冯虞一拱手。“好一个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气度之恢宏,老夫自愧不如。这《浪淘沙》,老夫是不敢和了。倒是当年提学陕西时,曾做《山丹题壁》,权作狗尾续貂。关山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