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徐州安庆几府不失。如今。游骑侦知。流贼主正在庐州府以西休整。另有小部兵力进窥安庆不知否存了南渡的心思。”

听了这话。百官哗。

只听陆完又说道:“当初贼兵入豫。兵力不足四万。短短几个月工夫。现已增至十四万人以上。除去眷老弱。能战之兵当在九万之数。贼势扩张如此之快。一是收编了大淮阳山中盗匪。二是流贼所过之处百姓从贼附逆。不过。这些新附之匪贼战力不如老匪。且多为步卒跑不快。常为流做殿后之用。数月来我军斩。大部为此等新匪。”

说罢。陆完归座。冯起身说道:“诸位想必是看清了。如今此股流贼在汉水以东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运河以南广大地域肆行无忌。按着锦衣卫所获消息。贼寇确有图南京逆自之图谋。本帅主持剿贼大局。便要拿这伙贼寇开刀。至于打法。四个字。铁壁合围。”

说罢。冯坐回座。所谓铁壁合围。就是以势兵力交合封堵。逐步压缩贼寇流窜之地。直至聚而歼之。细着说。分三步走。一坚壁清野。河南湖广南直隶三省布政使何在'”

只见左手边头前六名从二品文官匆忙起身施礼。齐声道:“卑职在!”

“你等各回治所后。须即刻着手令各县乡镇村编组团练。辖境所有丁壮皆须编入。入者免赋。…村镇为一小团。每乡为一团。每县为一大团。各州府所有团合编一总团。由布政司定人统帅。都司一并调度。平日里各乡村团练需勤加操练。分班巡逻放哨。拿地方盗匪。若是大股流贼来袭。则护卫百姓逃开。或筑堡自。不论是走是守。是战是避。有一条决不可忘。地仓里的粮食须归拢存储。能保则保。保不住就给我一把火烧了。一粒米粮也不的留给流贼。回去传我军令。若因防贼而毁

毁多少朝廷补多少。即刻兑现。若是以粮资敌。不论是。一户资敌则抄斩一户。一村资敌则屠灭一村。记牢了。令如山。此事你等在半个月内给本帅办好了。若有延误。即便尚剑斩不的你等。免职拿办秋后问地处分是绝跑不了的!”

“卑职不敢。卑职遵命。”六个疆大吏一个个吓大气不敢出。赶忙接令落座。

“此外。筹措粮草军资也是布政司职责所在。当然。军辎大部由朝廷拨付。只是若有供给不及情形。总理行辕一封调令。各省布政司须火速征调发运。若是误了军机。同样治罪。决不宽!”

这六位刚刚坐定。便忙不迭再次起身领命。

冯虞随后说道:“三省按察司何在?”

三名三品按察使赶忙起身候命。

“提刑按察使司掌扬风纪。澄吏治。审核刑|。兼领本省传。回去后你等须严加督促所属。全力捕拿辖境盗贼匪谍。尤其是罗教徒众。一旦抓捕归案。从重从快严加治罪。此外须晓地方官绅。通敌资敌者以谋反论罪。玩忽职守擅离职守者军法从事!胆敢借剿匪之机贪腐鲸吞盘剥百姓者军法从事!”

“卑职军命。”

吩咐过文官。冯虞往右手下那些武官看去。诸位。文官治民杀贼剿匪则全靠咱们武将了。此番作。我军采铁壁合围之策。即以绝对优势军力挤压围堵将其驱往黄岸边。一鼓全歼。如今。黄战区有三省卫军十六万。侍卫亲军两五千。团营兵四万。边军六万。总计近三十万。堵十万流贼。兵力尚显足。本帅打算双管齐下。一。以精兵突袭流贼老营。尽力伤毁其粮辎。其北逃。二。再调各省卫军实围范长安!”

“末将在。”范长安应声而起。胸竖立。

“本帅已广布侦骑。一旦查知流贼老巢所在。即率侍卫亲军犁庭扫穴。突击方向由南向北。”

“的令!”

“三省都指挥。”

三名武官一道起身施礼。

“侍卫亲军将流贼驱过淮河后。南直隶所属七万卫军迅即推进至淮河南岸淮安至正阳镇一1;。筑垒封河。这是南线。西线无险可籍。河南湖广两省卫军联归德至正阳一线掘筑垒布防。你等务须小心布防。若有流贼从哪方防区突围逃逸。立斩不赦。”

待三人领命后。冯说道:“方布置。是第一道绞索。待侍卫亲军进兵后。陆完。你率边军随即进至正阳镇展开。防流贼向西逃窜。流贼渡淮后。你率兵由正阳镇向徐州向搜索推进百扎营。广布游骑侦防流贼动向。若发觉流贼主力南窜。主动拦击。”

陆完当即领命。冯又转向赵承庆。“老赵。你领团营兵马。待侍卫亲军进兵后。你即率兵进占归德。待卫军接防后。你同样领军东进百里扎营。若遇流贼大则拦击。本帅则将行迁至阳。随后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