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1/4页)

囟笏姆健�

与北线赵承庆等会合后,冯虞下定决心,亲率北线全数侍卫亲军当日渡河,于胶莱河东岸新河镇背水迎敌,许泰、永、冯祯率边军并配属地方卫军于西岸两翼展开,承担封堵、增援、包抄之责。

冯虞这一部署,令部将大吃一惊,纷纷劝谏。冯虞一摆手,“诸位好意,本帅明白。不过,我军能战之兵不过十万,若是平均用力封堵百里河岸,捉襟见肘。二十余万贼兵只要选定一点,一拥而上,便能轻易达成突破。而我军以一部进占河东防区中段,不论敌军将渡河点选在此地或是两翼,对敌行军、作战都是极大威胁,不得不拔除。此外,若是渡河兵力过少,则难以坚持,兵力过多,则敌军或避让而南下。我军决战意图则落空。诸位放心,当日我一万侍卫亲军既然能抵挡十万鞑靼精锐全力突击,今日本帅便有十分把握,以两万雄兵破二十万流贼!”

当夜,侍卫亲军步二师附骑一团两万余人全装开过胶莱河,进占新河镇,疏散居民后连夜布防,将整个镇子改筑成一座大炮垒。忙活了一宿,周遭毫无敌踪,后方补运弹药则毫无阻碍源源而来,直到初四日日落时分,东面尘土飞扬,贼寇大队终于滚滚而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冯虞登上刁斗,往东极目远眺。只见贼寇绵延几十里的大营中篝火星星点点,人喊马嘶之声不断。远方还有无数火把源源不断地涌来,深夜不息。望了一阵,冯虞不再探看,抬眼看天际间,星汉灿烂。

“明日又是个好天,倒是适宜炮火发挥。”冯虞自语道。

此时,明军大营中将士们都已歇下。不过明日眼见得便是一场大战,将士们能否安然入梦就不得而知了。远处传来巡夜军士整齐的脚步声,冯虞思绪绵绵,低声慨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知明日这一战,多少忠勇将士为国殒身,人世间又要平添多少离人泪。”

此时,冯虞隐隐听得对面军前一阵箫声随风飘来,凄惶而委婉。“贼寇中倒有这等风雅人物,只可惜走错了道,明日或许便是玉石俱焚了。”

冯虞摇了摇头。似要将一干心事统统抛到脑后。待会子回到帐中焚一炉香。好好定下心神。养精蓄锐。以待明日。

此时。坐于营门外一块大青石上地罗梦鸿一曲终了。恹恹地放下玉箫。抬眼望向天际。久久不语。此次青州骤然失陷。大出他意料之外。酒筵散后。他连夜广布游骑。侦察官兵动向。不待回报。第二天一早便檄令各兵马汇聚莱州准备突围。随后两日。探马陆续回报。无数官兵似从天而降。已将登莱半岛堵了个严严实实。他当即点齐众将。商定沿海岸向昌邑、青州、德州一线突围。杀回畿南平原。在河北闹他个天翻地覆。

罗梦鸿自问此番应对不可谓不迅疾自如。却给官兵处处抢了先机。竟似给牵着鼻子走一般。这让一向自视极高地罗梦鸿心里堵得难受。眼见得前方这一股明军横亘在前。如鲠在喉。兵贵神速。在这胶莱河畔多逗留一天。就多一分败亡地风险。

管他什么侍卫亲军。就是天兵天将挡道。明日也要一鼓荡平。

正德六年六月初五日清晨。伴随着一轮红日跃起东方。两军大营中战鼓声骤然而起。

不用官长多做训示。双方将士皆知今日是生死之战。两军步骑官兵默默集结、移动、进入战位。脚步声、兵器碰击声、战马嘶鸣声。加上军旗猎猎之声。令人心底里涌起一股莫名地躁动。许多军卒面孔扭曲。双手紧攥。恶狠狠地盯视着前方。似乎深信目光也能杀人。而那些身经百战地老兵。则是一脸满不在乎地神色。双手却一刻不停。不是整理衣冠。以免待会子厮杀起来有所牵绊。就是将军器挪到最称手地位子。只要军令一下。抄起家伙立时便能用上劲道。沙场上。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间。

约小半个时辰,明军步兵已全部进入已构筑完成的镇外正面工事。扫清射界、诸元标定、障碍布设这些动作昨日已全部完成。骑兵则在两翼展开。步兵身后,虎蹲炮、轻炮、重炮依次展开。此时,寨墙加固的炮垒上,一群群兵士来回搬运炮弹、药包。随着队官一声号令,炮手们齐刷刷拉开炮闩,将第一发炮弹塞进了一门门重炮那黝黑光滑的炮膛。

此时,对面的响马还未完成集结,正一队队地涌出营门,在明军战阵千余步外列阵。两个来月地整训,让这些原本只知道一窝蜂往前冲的汉子学会了排出还算有些严整的军阵,不过,也仅限于最简单地方阵而已。至于兵器,一时也没法子做到整齐划一,除去一些最精锐的亲兵队,一般方阵中都是刀枪杂陈,有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