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这下子朱秀可是傻眼了。“这个,冯大人,冯老弟,你看看,咱们凑到这军中也是缘分不是?”

看冯虞连连点头,朱秀更是鼓舌如簧。“说实话,咱家从宫里出来,不曾过过什么苦日子,也没什么本事。这打仗练兵,一窍不通,一窍不通。这个……人嘛,各有所长,带兵咱家不行,军务么,大人你就莫要难为咱家了。至于用得着的地方,比如保举升赏,或是跑跑腿弄点军资什么,老弟只管开口。但凡力所能及之事,咱家绝不推搪,总之咱们一条心哄着皇上开心便好。你看……”说着,朱秀眼巴巴地瞅着冯虞。

看朱秀这可怜巴巴的模样,冯虞心中暗自好笑,面上却是颇费踌躇,许久方才轻轻点了点头。“公公也确实自有难处,虞不好强人所难。不过说到军资辎重,倒也确有须得劳烦公公之处。”

一听冯虞松口,朱秀乐得险险跳起欢呼,忙问道:“有什么不好办的,冯老弟只管道来。办得到的咱家一定办到,办不到的,咱家也使尽气力去办。”

“哈哈,就是公公这句话了。”

第二百三十章 缺德的马政

冯虞对朱秀笑道:“既然如此,朱公公便以催督军需之名留驻老营。这个,眼下倒也确是有些事要烦请公公出力。”

“只管说。”

“其实倒也没什么大事。大军开拔,兵部行文、粮草军资总是短不了的。不过,听说如今出兵,领取兵器辎重还得贿赂官仓管事宦官……”

朱秀不等冯虞说完便道:“呵呵,咱家还当什么大事呢。那几个,说来都是宫中后进,咱家一句话,京师武库、粮仓,只要老弟想要的,随便搬。”

“如此甚好!”冯虞大喜。“那就请公公知会一声,明日我便遣人支领。再有一事,大军作战,首要的便是一个快字,这全靠的战马精壮。我与老赵早有计议。咱们这侍卫亲军,最好是骑兵一人配双马,步军一人配一马,如此则日行百里也不算什么难事。只是,现下营中军马不及所需四成之数,离大军开拔时日无多,此事棘手啊。”

看方才朱秀答应得痛快,这一条可就是冯虞狮子大开口了。按着冯虞的想法,如今军务荒嬉,京师军马存数不足两万匹,也不可能全分给自己,此事一时半会儿也无处着落。看这朱秀多少有些能量,能弄多少算多少吧。

看那朱秀沉吟了片刻,抬头说道:“此事如此急迫,倒是不大好办了。京师官厩咱家是知道的,平日里尽用官马干私活,还有私下盗卖的,加上高官显贵私占。没剩几匹好马了。倒是北直隶民间孳牧寄养。颇有些战马可用。这么着,咱家这就行文兵部车驾清吏司,着其速办。至于大军启程时能到得多少,却是难说了。”

“怎么,如今河北马政还不曾荒废么?”冯虞奇道。

朱秀淡淡一笑,“官家行事是一回事,至于平头百姓么,却是另一回事了。咱家之前曾督过涂阳牧监,倒是多少知道些。”

看冯虞一脸好奇。朱秀来劲了。拉着椅子往冯虞跟前一凑,便拉开了话匣子。“这个马政啊,自太祖年间便大办起来,打仗嘛,没马不行。立国之初,朝廷没钱。只能令民间孳牧。北直隶每三丁养骒马一匹,二丁养儿马一匹,免粮草之半。马得病,同群共治,死则均赔,若是走失或因别故死者,只追赔本户。此外,马户每两年须纳一马驹。说来这些草民也不容易。一要让分养之马健壮,两年还得再变出一匹马驹来。若是有马病死,或是生不出小马来,便要赔钱,一匹马银价要二十四两足银。===陪不出来,变卖田产,鬻儿卖女,可怜见的。还有呢。官府每年点验。评定良驽,这个么。照例得是花上一笔钱方能过关地。这还不算解马送官地路费呢。”

冯虞听了直皱眉,“如此一来,小户倾家荡产只怕不是一家两家了。”

“这是自然。这百年来,不知多少小户破家,也有逃役的。还有些扯旗作乱,落草当响马的,年年皆有,抓不尽,杀不绝。”

“……这个,既然百姓困顿,官府不思更替之道么?”

“更什么呀?祖制!犯得着出这个头么。再说了,凡事有人吃亏便有人沾便宜,其中可做手脚之处甚多,何苦更替。不过呢,话说回来,也不是没动过这个脑筋的。杨一清知道不?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那个。弘治十五年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茶马政时,也曾力矫积弊,增种马,募流民。不过,此人提任三边总制之后,人去政息,加上宗藩豪强侵夺草场,马户的日子还是难过啊。”

冯虞听了直摇头,“这不是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