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 (第1/4页)

尔维亚磨刀霍霍,只是缺少一个开战借口的奥匈帝国,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即便约瑟夫皇帝这些年随着年龄增长,已经失去了开疆拓土的兴趣,甚至开始压制国内的鹰派势力,但也不可能在自己老婆被人杀死的情况下还不报仇。

哪怕是支持塞尔维亚的英法两国,也没想到这些家伙居然敢这么干,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要塞尔维亚人哪怕不欢迎奥地利皇后的访问。礼节上也不能缺了。千万别搞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些家伙不只是搞不愉快了,他们居然把人都弄死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无论英国首相贝尔福还是法国总理孔布都气得大骂这帮猪一样的队友。

当然得知这个消息后。像杨丰君臣一样喜形于色的家伙还是不少的,比如说德皇威廉,再比如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前者自然就不用说了,这场刺杀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多少年梦寐以求的好机会终于到来了,至于后者同样都快做梦笑醒了,早就对塞尔维亚垂涎三尺的斐迪南大公,终于不用再担心约瑟夫皇帝的阻止了。

而且他伯母的死亡,对他来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

奥匈帝国工业实力足以支撑任何级别的战争,虽然现代人们总是容易忽略这个国家,但实际上它的工业实力在欧洲名列第四,军火工业质量水平甚至不输于德国,斯柯达,斯太尔两大兵工厂也是声名显赫,尤其是斯柯达的火炮毫不逊色于克虏伯,但奥匈帝国的军队却始终无法让它的将军们放心。

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由一大堆小国拼凑起来的帝国,内部民族间矛盾重重,很难做到齐心协力,尤其是组成这个二元制帝国的两个主要王国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同样如此,但现在不一样了,伊丽莎白皇后在匈牙利人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约瑟夫皇帝,是她凭借自己的魅力促成了奥匈和解,她和安德拉希伯爵的故事在匈牙利家喻户晓,无数匈牙利人真诚地爱着他们的王后陛下,当噩耗传到布达佩斯的时候,匈牙利人第一个喊出了战争的口号。

于是在整个国家一片战争的叫嚣声中,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内容很啰嗦,比如说取缔所有反奥团体,当然这个反奥团体的名单,肯定是要奥匈帝国指定的,再比如塞尔维亚国王亲自前往维也纳和布达佩斯向奥地利和匈牙利人民道歉,再比如再次确认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权之类的,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把凶手交给奥匈帝国审判。

两名刺客都被抓住,不过这两人都还没有成年,所以按照塞尔维亚法律,当然按照奥匈帝国法律也是肯定不能给伊丽莎白皇后偿命的,根据塞尔维亚人初步审讯结果,这两人是波斯尼亚的塞族人,之所以刺杀伊丽莎白皇后,目的只是让世界听到波斯尼亚人民反抗暴政的声音。

很显然这个结果,奥匈帝国方面是不满意的,他们对塞尔维亚人审讯的公正性非常怀疑,所以必须由奥匈帝国来审讯。

这一点是塞尔维亚人绝对不能接受的,对塞尔维亚主权的侵犯还在其次,关键是人到了奥匈帝国手中,那么肯定是他们需要什么结果,最后就审出什么结果的,就算真得审出这两个刺客是塞尔维亚政府主使,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虽然原本历史上,对普林西普的真实身份,的确有很多疑问,而且他是塞尔维亚军事情报局雇员的可能性极大,他刺杀斐迪南大公极有可能是法国情报机构和塞尔维亚情报机构共同策划,目的就是挑起战争,好把各国都卷进去,方便法国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但这一次塞尔维亚政府的确是无辜的,他们没准备在目前这种局势下挑衅奥匈帝国,更不可能以这样一种对自己不利的方式。

要知道伊丽莎白皇后,在国际上可是名声很好,她遇害的消息传出后,甚至就连遥远的中国都发出措辞严厉地谴责,谴责这种卑劣的行径,同时指责塞尔维亚政府保护不力,至于欧洲这样的声音就更多了,连英法两国舆论都很不利于塞尔维亚。

现在塞尔维亚政府,最重要的就是撇清和刺客的关系,但如果刺客交给奥匈帝国审讯,那他们就肯定别想撇清了,奥匈帝国帝国通牒中这一条,实际上就等于告诉他们,这件事的结果只有战争,既然这样,塞尔维亚政府还不如在人民面前表现一下骨气。

奥匈帝国的通牒限期四十八小时内答复,拒绝就意味着宣战,就在这期间,欧洲列强纷纷跳了出来,首先俄国向奥匈帝国发出威胁,如果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那么俄国将对奥匈帝国宣战,但紧接着德国政府照会俄国,如果俄国对奥匈帝国宣战,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