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在医药上,这得叫做经过了多年临床试验的。

接下来的很多问题,有关于制器的,有烧瓷的,有木工活,甚至还有炸油条、做包子的……天工学院居然还有烹饪这门学科,姚海棠也是现在才知道。

最后是一个制器的问题,问如何提高银的硬度与光泽度,姚海棠想也不想写了两个字:“合金。”

纯度太高的银才会软,做细簪子最容易变形,所以做细一些的银簪不能用九九银,现代很多细细的银链子银镯子,都是用九二五银,九九银太软,戴不了几天就得变形得不能看了。相对来说,粗一些的银镯、银簪用纯银的可行度就要高得多。

而萧素和陈荣则目瞪口呆地看着她把所有的问题都答了一个遍,这时候两人才意识到姚海棠这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这简直是一个移动的答案库。当然,如果他们是现代人,应该把姚海棠称之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度娘”。

“海棠,你就算不吃不喝,也没时间往脑子里装这么多东西吧?”萧素觉得姚海棠简直就是……她想不出简直就是什么来,反正很能耐。

“姚姑娘很适合去太平院啊,这记事的本事搁谁谁也得写个服字给你。”陈荣不是没见过记忆力好的,只是没见过像姚海棠一样记忆力好还记得杂的。

这时姚海棠才自己回头一看,哟,居然全答上了,她还以为自己可能会有答不出来的,后来她取了巧,答不出来的画出来,她不知道原理但是肯定见过。她画工好,甭管工笔写意大山水,那都是仿古董仿出来的。

“你们不说我还没察觉,居然全答上了,运气运气。”要是有人问飞机火箭、汽车火车怎么造她准得歇菜。可桥梁建筑类的东西,生活里见得太多了。

就在姚海棠拍拍手掌看着问题墙无比满足的时候,忽然有几个学生从问题墙边上走过,然后有人看了一眼:“咦,我的问题又贴了新纸头了,走,看看去。”

这就是那个问银的硬度和光泽怎么解决的学生,这是衣饰班儿的学生,走近前一看答案:“合金,加金子,可金子也软啊”

“就是,写这纸头的人可真笨。”

当着面就被人说笨了,姚海棠瞥了那几个学生一眼,说道:“谁说合金就是加金子,这里的金是指所有金属……”

等会儿,这时代有金属的概念没,好像没有……囧了,她又犯了个认知差错,虽然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金属的概念,但这两个字古代应该没有出现。

“金属?”

好在姚海棠是强悍的,她眨巴眼就答:“所有金石为属,性状色可异。”

通常靠胡诌,于是她又诌出个答案来了。

“噢,原来是这样,倒也说得通。”然后那个学生就跟姚海棠讨论哪些金属可以使银质变硬,而且更加有光泽。

等讨论完了再一看,好家伙,问题墙边已经站了好多人,虽然不是围观她和那学生讨论问题的,却也没区别——人大多是来围观她的答案的最后有细心的人发现了一个现象,人说道:“从这些纸头的字迹来看,答案都出自一个人之手。”

众人“哄”地一声,谁也没想到有人还能跨着门类的来答题,关键是还挺靠谱,就算有些太过不可思议,但不得不承认,如果有些关键问题解决了,答案都是可以成立的。

然后众人开始议论纷纷,议论的内容就是——这些问题都是谁解的。

一边的姚海棠站在那儿,对局面成了这样有点怔愣,她这是一不小心就成了答题王啊

177.藏乱象

虽然对眼前的场景有些反应不过来,但是姚海棠可没想过要溜走,对于她来说,她是不爱人前显贵,但是可喜欢在这群同行们面前显得有几分身手。因为她觉得自己就是一手艺人,在手艺人里头拔尖儿不像显贵那样危险,手艺人的追求唯有更高的技艺。

比较要紧的是,她现在是天工学院的院长,总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吧。她知道,别人看她大多会重视她的另一个身份——未来的四皇妃。

不管是天然居还是南山窑,首先总是拿她当东家看待,然后才是未来的四皇妃,她比较喜欢这样。而天工学院,从一开始众人就把她定义成了四皇妃,所以她觉得这时候正是扭转这个定义的时候。

于是她热烈地参与每一个问题的讨论,但却不说自己就是答题的人,对于每一个问题,她基本上都可以以历史的立场,站在现代的角度上去分析问题,得出答案。每一个在学生们眼里不可能的答案,一经过她活灵活现的讲解,似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