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 (第1/4页)

┃∷∷∷∷∷∷∷∷∷∷∷∷∷∷∷∷∷∷∷∷∷∷∷∷∷┃

┗━━━━━━━━━━━━━━━━━━━━━━━━━┛

第一五零章 校长回来了

第一五零章 校长回来了

在朝鲜战场战火纷飞,把初冬的大雪也能烤光的时候,南方的各种军事准备也在密锣紧鼓地进行着,对日本本土发起攻击已经进入倒计时。

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忌惮日益加重,但是那些在战前就承诺的军援还是源源不断地运到,包括重型坦克的各种零部件和飞机——美国人答应的B17准时交货,并且比计划中还多,达到了五百八十架。这是因为在太平洋上的登陆战美军伤亡实在难以忍受,而这次对日本本土的登陆战中美军扮演的是仅次于中**队的第二主力角色,为了每一个美国青年的珍贵生命,罗斯福竟然连连发表演说,替中国空军募捐,使参战的“B17”重型轰炸机的数量计划达到八百架。

现在整个东部沿海都在进行着各种疯狂的建设,美、英、法三国为主的盟军部队调派了总共六十余万工兵作为骨干,在从山东到浙江的沿线城市没日没夜地苦干,把一切前线需要的生产、储存设施像变魔术一样建起来。因为这些大建设中国的得益可谓巨大无比,不算这些设施的价值,光是劳工就能够让中国的失业率降到无限接近于零的水平;那些西部遭灾的、没有田地的农民一窝蜂地往东部赶,主干国道上竟然出现了像后世民工潮一样的情景。用工就业的繁荣大大刺激了中国国内的民间工商业,各种为战争配套的轻工业如雨后春笋般爆发,整个国家一派欣欣向荣。

更让谭笑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工业的爆发发展,使一个数千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问题顺道解决了:土改

因为在工厂里干活要比种田的收益大得多,所以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都宁愿到城市里打工而不再种田,这使那些占有大量农田依靠佃农耕种的地主们日子非常难过;为了不使田地丢荒,地主们不得不全面配合土改政策,把地租降到一个难以置信的价位。随着地租的暴降,地价也开始跳水,现在一个熟手的工人在大城市里干一个月的工钱就可以回家买到五亩的耕地了,工厂学徒成了现在农民们最向往的出路。。。。。。中国的社会环境变化之快令那些守旧的乡绅土豪措手不及。而大搞了数个月的二次**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小的法制建设促进:那些**工作组在**潮退后被贺衷寒逐步引渡到地方政府法制工作建设中去,虽然这些搞运动出身的工作组作风经常会过激,但是却恰好在这个时候给中国的保守势力来了一次大扫荡。

中国的行政方式还是很**的,但是因为谭笑的见识原因,却很科学;就这样,中国被发展了、被工业化了、被法制化了、被和谐了。。。。。。

蒋介石是一路考察着中国的变化一路到南京的,离开中国才几个月,他回来发现中国已经完全变了一个国家。原来没有公路的地方一条条的公路已经开好通车了他很诧异地去问那些在公路支线上干活的农民才知道,现在中国几乎所有规划要修路的地方附近所有的城镇、农村居民都会来修路,倒不是谭笑的硬性政策,是修路的工钱实在太高了:出工一个月,在包伙食的情况下工人还可以拿到十五华元一天,如果能够在施工计划时间内完成并通过验收的话,所有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大约相当于一半薪水的奖金,这样的活谁不抢着干?

中国也许还缺水平高的技工,但是重劳力从来没缺过在中国的这几个月里,如果认真统计数字的话会发现至少有一亿人在夜以继日地修路

当蒋介石从地方监督工程的人员那里了解到现在这些泥路会在以后全部打上石基,然后会再铺上柏油路面的时候,心里不禁感叹:自己这个叛徒学生实在太了不起了,光是这个全国大修路的工程就不是别人能干得出来、干得起来的;虽然他不知道这些工程的所需花费从哪里来,那些原材料从哪里来,但是很明显这些玩命干活的人们都是实实在在拿到工钱的。。。。。。

“寿山,我就不明白,搞这么些动不动就是全国性的大工程,政府的财政怎么负担得起来呢。。。。。。”蒋介石是真的看不懂。

陪同蒋介石一路北上的是被强令进修、刚刚从新疆撤下来的胡宗南,他笑笑道:“谭师弟请了个很会弄钱的犹太财政部长,这些钱到底是挣来的、贷来的还是抢来的学生也搞不明白,但是现在我们的财政很宽裕倒是可以肯定的;光是我们军队内的装备更新、训练费用和军饷等等现在一个月就要支出以前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