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用枸杞当归炖了老母鸡,给女人孩子补身体,热腾腾的牛肉面吃起来别提多过瘾。

太香了!投奔来的一家子个个吃得没工夫说话,一顿饭少数干掉了七八斤面条,五六斤牛肉。

“三叔,三婶,真没想到你们在关外的日子过得这么好。如今是什么年月?还能吃上牛肉面,老母鸡?放在关内连做梦都不敢想啊。”

听着顾德福感叹,顾老伯说不出心里有多酸,天灾无情,好好的中原宝地究竟被毁成了什么样?自古关外苍凉,如果不是被逼得没办法,谁愿意出关来讨生活?自己早年也是逢灾被迫远走,想不到今日这里竟成避难所。想一想怎能让人不难受?

******

投亲四口人在顾家暂时安顿下来,红夜听说少不了登门,一看这情景,便从家里拿来不少吃穿用度之物帮衬阿妈,并在私下里塞过不少银票。

“玉儿,这是干什么?快收起来。”

顾大娘坚决不要,有些担心的提醒闺女:“男人赚钱养家不容易,就算夫妻再好,做女人也该自己心里有个寸度,谁的银子也不是白来的,大手大脚往娘家搬东西最让人忌讳,听阿妈的,快拿回去,别让人说嘴。”

红夜听得笑:“阿妈,就你多心,这也是沧海的意思啊。现在玉行生意艰难,一下子接济这许多人,时间长了难免要吃紧,快拿着吧,赚银子本来就是为了过日子,难不成还要留着买棺材?”

她一再坚持,顾大娘拗不过才勉为其难的收了。

初次见面,明眸朱唇的美少女让顾德福一家看得惊叹,德福媳妇拉着红夜,一时间都不知道是不是在做梦。大妹子长,大妹子短,不住口的感叹,就算在南方水乡,也没见过这么漂亮水灵的姑娘啊。

“谁说不是,三叔三婶,您二老真是好福气,这一儿一女站出来,真不知要羡慕死多少人呢。”顾德福说得情真意切,当听说这一儿一女的来历,谁敢说不是老天爷送来的?

闲话唠家常,一来二往亲近起来,德福媳妇就忍不住问:“大妹子,怎么好些日子都没见过咱家姑爷?他……都不往三叔这边来吗?”

红夜叹了口气:“想来也没时间呀,没完没了出去走镖,这一次少说到月底才能回来呢。想一想真烦人,自从开始走关内就停不下来了,那些主顾都堵到家门口,整天软磨硬泡的,让人推也推不掉。结果一趟接一趟,弄得沧海连歇口气的功夫都没了。”

德福媳妇起了好奇心:“大妹子,咱家姑爷出去走一趟镖,能赚多少银子?”

刚好顾大娘进屋听见这话,不由得一皱眉:“德福媳妇,别人家过日子的事,乱打听什么?倒是你家福官儿,出去找营生找的怎么样了?”

德福媳妇立刻笑不出了。想一想都愁人呐,世代庄户人,他们在老家都是种地的,除了伺候土地爷,其他本事一概没有,而西凉是商贸重镇,出去从头到尾找个遍,除了做生意的,还是做生意的。不管去哪家,干哪行,生意行里雷打不动的规矩,都要先当学徒。三年出徒,期间管吃管住没工钱。顾德福三十六七的年纪,当学徒本就已经太老没人愿意要了,而就算有人愿意要他,三年学徒没工钱,若是他自己光杆一个还好办,拖家带口,老婆孩子又该怎么活?所以说,自从来到西凉缓过这口气,两三个月的时间,出去转了一天又一天,顾德福却到现在还没能找到个出路。

为这事,德福媳妇没少恳求顾大娘:“三婶,您看我三叔人缘好,认识的人多,能不能让他老人家帮忙想想办法?就凭福官儿自己,人生地不熟的,您让他到哪去找营生啊?”

说起来,顾老伯混迹西凉的好人缘,如果由他出面给找个营生,并非难事。但在这件事上,顾老伯却自有想法,毕竟是远方本家,论起来不算亲近,更何况他离开家乡四十年,这个福官儿一直以来仅是停留在书信中提及过的本家侄儿,在此之前根本连见都没见过,人品性情,太多事情不了解,若贸然为他举荐,万一出了纰漏,一则对不住用工之人,二则岂非连自己多少年的老脸也要从此扫地?

思来想去,顾老伯最终给出建议:“福官儿,我给你指条路。常言说,民以食为天,天底下再怎样,也是人人要吃饭。在关外这地方,吃喝粗犷不讲究,如果弄个什么精细的,我想一定能好卖。我记得……咱们老家有名的特产是水豆腐,就拿我来说吧,什么时候想起来,最怀念的都是那口豆腐脑。如果你们自己开个小营生……福官儿,你会做豆腐脑吗?”

顾德福眼前一亮:“会呀,在咱们老家,家家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