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 (第1/4页)

于是赵抗便将当初在海州实行过的方法推广到赵国全境,就是所有父母养不起或者不愿抚养的健康婴幼儿,统一由中央财政出钱养活,这样一来,穷人因缺乏避孕措施而多生的小孩就不必忍痛丢弃甚至弄死了。

另外赵抗还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法令相配合,比如规定女人超过二十五岁不嫁,父母就有罪,要按墨子当初提出的标准那就更夸张。赵抗深明医理,知道女人在二十五岁左右是身体状态最佳的时期,等到三四十岁再结婚的话会对生育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当时十四岁就可以嫁人了,赵抗觉得自己给她们留出十来年找婆家,怎么也应该够了,而墨子的标准则太过苛刻了。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赵抗同时规定,担任公职或军职的女人不受该法令影响,想什么时候嫁,甚至不出嫁都可以。赵抗的解释是,对于这些女人,他一向是当成男人来用的

赵抗这人虽然有着很严重的大男子主义,认为女人的天职还是做饭洗衣生孩子。但在个体上,那些女人只要能力达到要求,他却不会因为对方的女人身份而区别对待,这点也许就是当初陆仁专门讲过的“完全客观的态度”吧。

赵抗还规定,无论多么有钱有势,妻妾数量都不得超过七人,侍女数量不得超过十八人,以防止一些巨富或权贵藉囤积美女来显示身份地位。这道法令颁布以后,也有很多人反对,但是当赵抗表示自己也不例外后,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其实大部分多置妻妾侍女的家伙也不过是为了面子,事实上他们光应付几个就够头痛的了,赵抗这样做他们心中其实是欢迎的。不过为了“男人的尊严”,他们嘴上肯定还是强烈反对

反对的人中也有不少是忠于赵抗的人,赵抗现在虽然只是称王,但实际上等同于皇帝,历史上哪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嫔妃成群的?多生子嗣对皇帝来说很重要,他们认为妃嫔太少的话对此不利,但赵抗现在还年轻得很,并不怎么想要孩子,光现在收养的两个就够他头痛的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国家新制度(四)

说到人口就不得不提及族群问题,目前赵国境内除了汉人以外,其他民族的数量也不下三十万,算上深山老林里的土著恐怕更多。而惩治完那些叛变的臣属,将他们的领地变为赵国直领后,异族人只怕要超过一百万。赵抗虽然现在已经不完全赞同陆仁更为偏激的主张,但是对于不服从统治的那些异族人,他还是毫不手软的,光是当初移风易俗时就杀了五万多人。

赵抗对待异族人的态度很明确:如果服从他的统治,并接受赵国的法律约束,那么就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如果做不到的话,就毫不留情地驱逐或除去。赵抗很反对汉人传统中入乡随俗的做法,在他看来,这样做只会导致移居海外的汉人移民被迅速同化,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那里的汉人后裔其实不少,可是怎么看都不能算是汉人了。赵抗的要求是移民的同时,也要将文化传播到海外,这样才是长远之计。另外,汉语汉字也是识别汉人的重要标志,赵抗因此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国民身份这个名词也由此出现。

赵国境内所有的成年汉人都可以获得国民身份,而异族人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之后,才能获得国民身份。具有国民身份才能享受到前面提到过的税制、抚养小孩等各方面的好处,而不具有国民身份的人不但享受不到,还需要承担更高的税负和徭役,徭役还是无偿的,而国民服徭役时,赵国官府则必须按市场价格支付酬劳。

异族人获得国民待遇有几种途径,但无论哪种途径,都必须识汉字会汉语。测试标准是,能用汉字写一段不少于三百字、文理还算通顺的文章,并能将其用汉语读出来。满足这一条件后,如果父亲是国民的,直接获得国民身份;如果母系连续三代都是汉人的,也可以直接获得国民身份;如果母系是汉人但并未达到连续三代的,只需要在赵国境内定居超过五年便可以获得国民身份;即使是完全的异族人,也可以获得国民身份,不过一般情况下需要定居二十年才行,但是如果建立了较大的功勋而受到认可,则有可能直接获得国民身份。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赵抗发起的扫除文盲运动,他要求境内所有四十岁以下的人,无论男女,都必须会写超过三百个常用汉字,他专门派人进行教授,那些先生的费用由中央财政来出,他的计划是在三年内全部达成。由于毛笔用起来难度比较大,下层平民学起来很费力,赵抗便允许他们暂时用炭条来书写。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后来从西方引进鹅毛笔之后才有所改变。由于繁体字学习起来也并不是很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