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 (第1/4页)

”组织有些关联。而就在“天罪”的首领雷龙准备根据掌握的情报开展下一步的行动时,在商海中磨砺得异常敏感的“蕃客”们已经察觉到了危险。他们反正有的是钱,便纷纷招募高手,增强安全保卫工作,并且加强了彼此的联系。再加上“天罪”如今的实力大不如前,一时之间很难下手,只好零敲碎打地绑架勒索一下,以获得一些资金恢复实力。

但是赵抗来到南宋后,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他甚至开始借用部分南宋地方官府的力量来处理那些罪证确凿的“蕃客”。“蕃客”们意识到他们在南宋境内已经无法保证安全,便纷纷变卖家产,逃往金国。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他们就带走了价值超过一亿贯的金钱和财货物资,令南宋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他们临走时,大量购买北方急需或者易于携带的商品,严重干扰了南宋的物价,很多地方都因此而动荡不安。

关于“蕃客”的问题,赵构临死前与赵昚谈过此事。原来,南宋建立初期危机四伏,而且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半独立状态,朝廷能得到的税收少得可怜。赵构为了摆脱这一窘境,便以极其优惠的条件吸引“蕃客”们来南宋通商和定居。这样一来,南宋的政权是巩固下来了,但是国内的商人则由于不平等的待遇,而被迫大量退出了商业领域。赵构很快意识到这一点,想要纠正那些短期政策的弊端。但是“蕃客”们也不是白痴,他们早就在南宋朝廷和地方上找到了大量的代理人。那些买办分子在主子的暗示下,以“不能过河拆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类的理由使赵构无法对那些短期政策进行改革。毕竟南宋的主流思想可是儒家思想,道德的力量大过法律,他们的理由又冠冕堂皇,赵构也无法反驳。在这种情况下,“蕃客”们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膨胀起来,二十年增加了超过十倍。

第三百七十九章 灾 难

赵构直到驾崩都没能找到解决这个不定时炸弹的方法,他并不主张用暴力方法解决此事,在他看来,如果这样做的话,南宋对外将全无信用可言,这是他父亲犯过的错误,他绝不会再犯。按照赵构的思路,赵昚暂时对那些蕃客们采取了拉拢的方式,将其中部分影响力较大的富豪任命为管理商业交易的官员,以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侵犯。可是赵抗这一搅和,就连那些“官商”,都没几个敢留在南宋了。

无奈之下赵昚只得暂时管制“蕃客”们的自由,以防止他们恐慌性地出逃。但是事与愿违,这样一来“蕃客”们更加惊慌,而他们经营多年,赵昚又是新登基不久,管制根本没发挥多大的效力,结果没过几个月,有能力逃走的全逃走了

而赵昚不但什么都没得到,反而得处理因“蕃客”们大举出逃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赵抗则很“慷慨”地借给南宋朝廷一千万贯以应急,年息五成,真可谓“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在这个过程中,“神罚”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将近九成的“蕃客”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加入了“神罚”,这种后果是赵抗没有料到的。毕竟他对那些外国人缺乏了解,没想到他们的警觉心如此之高。至于“蕃客”们为什么都前往金国,主要是因为其他几个国家都太小了,市场狭小,商人逐利而行,自然只能去金国了。而且金国目前财政困难,急需钱粮,可以说是一拍即合。而“神罚”作为他们的代表,在派人与完颜亮进行了数天的磋商后,正式结成了联盟。

有了“神罚”的财力与情报网的支持,金军气势大涨,连续多次对海州发动了进攻,不过虞允文防守严密,并没给他们机会。但是不利的消息还是不断传来,布萨忠义再一次证明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北方数十万(虚数)抗金义军几乎全被剿灭,只剩下不足五万(还是虚数)的零散武装还在负隅顽抗。等到他的十万大军与完颜亮的金军主力会合后,海州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一度轰轰烈烈的北伐则大有中途夭折的风险。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虞允文正在忙着布置防务时,一份密报令一向冷静的他原地伫立了许久。一向不服输的他今天算是深刻体会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的含义。

“贼老天真是贼老天,为什么总要和我们汉人过不去!”,虞允文几乎就要怒喝了出来,他心里明白这次北伐已经不得不中止了。从密件上,虞允文得知淡水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虽然碍于篇幅不能准确描述,但光看“山崩地陷”这四个字,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而赵抗得知此事后,立即中止学习启程回国,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后方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