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中南半岛国家虽多,但每个国家的国都基本都在大江大河的沿岸,而澜沧江毫无疑问是南洋第一大河。事实上,现在的中南半岛诸国中,除了蒲甘、越南、满剌加等寥寥数国以外,每个国家的首都都在澜沧江沿岸。所以郑南臣便打算利用他们现在主力远在越南的良机,以水师逆流而上,攻击各国中枢要害,到那时不但可以轻易逼其撤军回援,甚至令其签下城下之盟,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而要完成这一大胆的奇谋,郑南臣依kao的是两大法宝,一是这批航速快而稳定、不受风向影响的车船;二是他负责挑选训练出的海军陆战队,若没有这支强大的登陆战力,一切都只是空想而已。

可是到底怎么样,不是kao嘴说说就可以的,得真刀真枪地打一打才知道。由于帆船在内河中的航速比车船慢得多,车船船队肯定会和主力拉开相当的距离,所以为其选择一位可以信赖的主将是很有必要的。当初跟随郑南臣西征锡兰时立下大功的赵子豪被郑南臣任命为那支“平南水师”(指车船独立编队)的提督,郑南臣还同时许诺,如果他这次任务完成得好,便上报赵抗,任命他为海军陆战师师长。

赵子豪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虽然体型偏瘦,看上去却如同钢条一样,非常地结实。虽然他也姓赵,可并不是当初北方救出的俘虏,但他倒也是老赵家的人就是了,不过那血缘关系,只能算是支系的支系了。到了赵子豪这一辈,早就家道中落,而他是这一支系百余口人唯一的希望,所以赵子豪的功名之心较之其他军官更加强烈。说起来,要不是赵抗自己实在太过年轻,赵子豪说不定还会生出争夺继承权的野心来呢,毕竟他现在应该是赵氏一族中军功第一人了。

虽然心头火热,但赵子豪却不能站到船头纵情高呼,因为按照郑南臣的命令,水师所有官兵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走出舱门,反正船员可以通过射击孔观察周围的情况,而由于车船是脚踏提供动力,所以也不像帆船和桨船那样必须有人留在舱外,而在战斗时不可避免地成为再好不过的靶子。但是,郑南臣的意图并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因岸上射来的流矢导致的无谓伤亡而已

在岸上的各国居民看来,这些车船根本无人操纵却能逆流而上,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再加上中南半岛诸国虽然文明程度还可以,但毕竟无法和中土相比,那迷信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于是,将车船视作幽灵船的有之,视作神船的有之,甚至还有不少当地居民以为是神明显灵,纷纷跪拜行礼,令车船内的官兵们笑成一团。澜沧江中出现大批怪(神、妖、魔、仙、诸如此类)船的传闻迅速蔓延开来,引起了各国民众的恐慌,客观上对水师的军事行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话分两头,与赵军这边一切顺利不同,征侧已经濒临绝境。为了避免断粮,越南士兵只能维持半饥半饱的状态,这令他们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而联军的攻势则越来越猛,现在还控制在越南朝廷手中的土地已经只剩下红河流域了。联军在七天前又获得了十万生力军的支援,随即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已经油尽灯枯的越南军队无力抵挡,全部退入河内坚守。于是,才短短几天时间,红河以南的越南领土便只剩下河内一座孤城了。

第四百一十六章 爱侣重逢

“敌人已经攻破了南门!陛下,快撤吧,这里太危险了!”,城破的消息传来后,征侧却突然觉得一阵轻松,她淡然一笑,将自己的佩刀细心地擦拭了一遍,“撤?还能撤到哪里去?偌大的南方都全部沦陷了,就kao红河以北那点地盘能做什么?”

“我能做的,只有一死而已,如果他还在,也许还有希望”,征侧脸上现出自嘲的神色,摇了摇头,似乎想要驱散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然后她便拿起心爱的佩刀站起身来,“自尽是懦夫的行为,要死也应该死在战场上!”

征侧才往前走了一步,就见一个负责红河江防的军官急吼吼地冲了进来,“船!陛下,好多船!”,大概是由于跑得太急,差点一口气没接上来提前光荣了。

征侧听得莫名其妙,是敌军从水路偷袭吗?可看那军官似乎并不怎么忧心的样子,难道是援军?征侧求援的国书已经发出去有段时间了,但却一直没有得到赵国的任何回复,如今就在她已经放弃的时候,却想到了这个可能,征侧的心脏很不争气地剧烈跳动起来。不过鉴于那个军官说不明白,征侧干脆亲自赶往红河岸边,眼见为实嘛。

“真的是好多船”,来到河堤上的征侧即使早有了心理准备,也一样目瞪口呆,红河航路里有史以来可能还从没出现过如此庞大的船队,即使是澜沧江口的那支赵国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