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你,若不应该知道的,问了也白问,搞不好印象也落了下层,惹人厌烦。

“通知他们到议堂里,本将军有重要任务jiāo给他们。”何晨说完这话,再也不看黄河夜景,甩了甩衣襟,大步离去,只留下满地银白mí人的月光。

“诺。”

何晨到高唐来,唯一的目地,就是怀着一颗打造一枚强大的水军梦想。曾经在荆州时,他就有这样的想信念头,只是随着一纸调令离开,这个远大梦想还没来的及实施,就胎死腹中。而如今,自己势力已经延伸到黄河北岸,这个想法,再一次灰烬重燃。

毕岚,龙骨水车的发明人;郑浑,汉未比肩马钧的发明家;薄元。不但是制刀大师,同样是机械方面的天材等等。何晨打算齐集这些人的智慧与力量,加上自己倾财力相助,不但要建造出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méng冲战舰,而且还要加于改良升级,让它机动xìng变的更强,战斗力变的更强大,远洋能力更突出。

水军,一直是何晨心中的痛,华夏便是由于闭mén造车。水军力量缺乏,才在某年被蛮国敲开国mén,导致历史以来最惨痛的失败。既然自己回到这个世界,这断历史便由我从新来改写吧,把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该还给谁,就还给谁。

高唐县府里。

除了何晨、华歆、毕岚、郑浑、蒲元外,还有三四个人。这几人或彪悍中年、或垂垂老者,或文士打扮,或一身粗衣麻布。但无一例外的,这些人皮肤黝黑龟裂,四肢明显粗壮有力,乃是长年累月被海风吹,海水浸,暴日映的原因。他们几人乃是当今汉代赫赫有名的造船大师,被何晨重金礼聘,封官拜侯而来。

何晨坐在主位上。开始道出今日目地,沉声道:“诸位皆乃当世之巧手,机械工术的大家,今日请大家来,只有一个目地……造船。”

“对于几位船师而言,只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戈船、桥船、斗舰,根本是小儿科一样简单,只要给以一定时间,甚至艨艟、楼船等大型战船也不在话下,但这些,并不是本将军的要求与需要。”

说到这时,何晨顿了顿,看到众人满是不解目光。这才接着解释道:“本将军要的不但是能行驶内海,而且还能远征重洋的大型战船。我华夏之外,多的是夷人岛国,无尽的黄金、香料、地土等着我们去发展开拓。”

“原来如此。”众人大悟,想着四海异族入中原朝贡情形。心里不由咋舌,这个将军野心还不是一般的大,眼下中原还未平定,便把目光转向海外。

“当下战船,几乎靠天吃饭,由于水战时风力大小无常.不可恃以作战。故你们第一个任务,就是要重视发展人力推进的战船,也就是轮浆船。而轮浆船的关键,便是在轮浆两个字。这一方面,毕先生乃当世大家,其原理与龙骨水车差不多,所以毕先生要多多cào心了。”

毕岚站了起来,恭敬道:“属下明白了,将军。”

“关于如何造船,本将军也给不出什么好意见,但有几点心得,还是想与大家说一下。首先可以改进下帆布结构。三角帆乃至四角帆,在帆船出海航行,如何更好利用各种风向来驭风航行是重中之重。比如说四面帆,不正前向,皆使斜移,相聚以取风吹。”

“其次便是船舵。这个东西乃是装置在船尾后,舵即拖的意思,因为它是拖在船尾的缘故;舵能帮助船只不偏离航向,使它顺利地抵达目的地。”

“郑先生,这方面就要多多麻烦你了。”说到此时,何晨朝郑浑额首道。

“这个简单,下官游历寿chūn时,便已经发现有渔民发明这种东西,只要稍加改良便行。”郑浑爽快应了下来道。

何晨点点头接着道:“第三,乃是水密隔舱。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舱区数量按设计而定。因为水密隔舱,、它具有多方面的优越xìng。首先,由于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因此在航行中,特别是在远洋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从船的整体来看,仍然保持有相当的浮力,不致沉没。其次,船上分舱,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又便于进行人员管理。另外,由于舱板跟船壳板紧密连结,起着加固船体的作用,不但增加了船舶整体横向强度,而且取代了加设肋骨工艺,使造船工艺简化。”

何晨说的三点,前面两点在汉未其实已经发明,只是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开来罢了,至于水密隔舱,这个乃是在唐代才发明,到了宋时才大面积应用。这个与舵的发明,可以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