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魏是国姓,临襄衙署何来的殿下?要知道魏景此时可是“杨泽”。

陈琦这一惊非同小可,立即接过信拿了小乞儿,又急命人到左右搜寻。

这样的小乞儿各城都不少,这孩子明显是有人不想露面,打发他来送信的。

后面一审果然是,小乞儿说,有个哥哥让他等在衙署门口,见到左额有道刀疤的将军出来,就将信送过去,并如此这般说,给了五个大钱。

陈琦去年受了伤,左额头落下一条刀疤,很明显还独一无二。

小乞儿说那哥哥带斗笠看不见脸,不认识的。

线索全断,陈琦一边检查过封皮,一边和张雍匆匆来了。

“主公,标下无能,没找到送信的人。”

这是,这是暴露身份了?

此事呼之欲出,在场四人皆面色沉凝,魏景接过那封信,扫了两眼,立即打开。

邵箐心脏“砰砰”狂跳,忙探头看去。

“汝身份已被安王知悉,三月初五,有驿兵连夜出营,八百里加急奔往洛京。”

第98章

微黄的信笺上; 非常言简意赅的一句话; 所携带的信息量却极其庞大。

魏景身份暴露,已为安王所知悉。

安王前夜; 已遣驿兵八百里加急赴洛京。

赴洛京,自然是奏于皇帝的。

“此信所叙是真是假?”

乍暖还寒的春季,邵箐惊一后背冷汗。真的吗?怎么这么快?这骤不及防暴露了身份; 该如何是好?

转念一想; 她又想起自己。

若魏景身份暴露,那她呢?

“杨泽”如此爱重的妻子,恐怕不难联想吧?

按信上所叙; 八百里加急已去了两夜一日。皇帝一旦知晓,对魏景是怎么一个策略先不论,恐怕最先遭殃的该是毫无反抗能力的东平侯府吧?

她立即想起了孙氏和邵柏,这辈子的生母和弟弟。

魏景也想起来了:“阿箐放心; 我已安排妥当。”

他瞥一眼手里的短信:“此事只怕不假。”

送信者何方神圣?

究竟是敌是友?

目前信息太少难以判断,但魏景认为,信上大几率是真的。

毕竟此事根本无法造假; 八百里加急是最高传报等级,郦陵至洛京; 四天内必定抵达,后续的连锁反应马上就该出现了。

魏景如今根基稳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此话并不假; 但邵箐的母亲弟弟却是危如累卵。

当务之急得先把孙氏邵柏安全救回平阳,他立即道:“传令韩熙,立即乔装,率人北上接应!”

……

洛京。

当驿兵打马从南城门狂奔而入的时候,皇帝魏显正身处明光宫,与齐田等七八名心腹大臣在议事。

“豫兖二州战事依旧胶着,如今已蔓延至青州。”

魏显翻开一本军折,扫了两眼,“啪”一声阖上,眉心紧蹙。

北军一上,效果立竿见影,马上阻截了叛军与起义军脚步,局面终于不再岌岌可危。

但这和魏显预料中的却差得太远。

犹记得当年魏景率领这支北军,连番征战痛击鞑靼,最后大败外寇于祁连山东三百里,当场射杀鞑靼可汗,彻底击溃鞑靼大军,鞑靼落荒而逃,二十年内再无进犯之力。

北方悍军名传天下,外敌闻风丧胆。

济王军桢泉军,再如何,也远比不上号称草原狼群的鞑靼军吧?

北军还是那支北军,如今却连一句拿下济王和桢泉军都无能为力。

朝野上下其实已隐隐有叹息,民间更是光明正大嗟叹,没有了齐王殿下的北军,早非北军。

战神非虚名也。

然可悲可叹,神器崩陨,呜呼哀哉。

此等声音,自开战以来从未平息过,魏显即便居于深宫,也不是半点不知。

他恨极。

魏景!

不是魏璋就是魏景,这对兄弟即便是死了也阴魂不散,死死纠缠着他不肯罢休。

魏显面沉如水,“啪”一声重重击在御案上。

“齐卿,粮草筹措如何?”

军折上不但禀报了战况,还委婉催促了粮草。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草是大头,可惜如今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减弱,稍远些的州郡基本筹措不了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