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一切进展得很顺利,在接到益州军出雉尾关直奔东峦道的讯报时,安王狂喜,但他很快按捺下来了:“传令葫芦峡伏兵,切切小心谨慎,不可露出半点声息。”

葫芦峡上有伏军,但很少,主要是用来燃火箭射爆桐油桶的。人少蛰伏不难。这葫芦峡两侧虽藏了密密麻麻的桐油桶和火线,但得利于这处天然宝地,口小腹大林木茅草异常茂盛,又有很多坑洼,毒虫遍布,除非大批军士拉网式搜,否则短时间内绝无发现破绽的可能性。

魏景遣的哨探固然很多,但哨探始终还是哨探,人数距上述规模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亲率伏兵潜于葫芦峡之上的大将陈昂,攒紧手里的火箭,小心翼翼趴伏身体,余光一瞬不瞬盯紧益州哨兵们。

益州哨兵搜寻了很久,果然没能发现问题,又奔前方道路去了。

众人耐心等着,等到天光开始减弱,这才见探路的益州哨骑马折返,直奔来路去了。

最关键的时候要到了。

安王及麾下诸将士屏息以待。

但益州军迟迟未出现。

逆王此人,征战经验极其丰富,即使一切正常,他尚有犹豫邑不足为奇,大家耐心等着。

时间静静过去,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再踏入子时。冷风呼啸穿过崇山,呜呜怪响,漆黑的天幕乌云渐渐变厚,一场冷冷的冬雨又在酝酿。

长时间蛰伏不见动静,人心渐渐焦躁起来了。

一阵狂风刮过,卫诩倏地站起,玄色宽袖猎猎而飞,他肃然断言:“不用再等,齐王必已率军掉头,往大宁道而去!”

狂风并非吹散他的声音,干脆利落一句话,犹如前钧巨石般轰在人的心坎,安王呼吸登时就急促起来了。

他脸颊抽动,神色狰狞得可怕。

郭淮道:“或许逆王谨慎,还在观察之中。”

他话说得,其实自己都已很犹豫了,但伏击失败的代价太大,让人忍不住再多生些侥幸。

卫诩却拧眉:“齐王穿大宁道而过,必立即反扑东峦道,若我等不能及时退回灵城,处境堪忧。”

从葫芦峡至灵城,这东峦道还有好几十里的路,既然最适合伏击,那就肯定是格外险阻难行的,大军要通过耗时其实也不少。

一旦计划落空,就得赶紧退回灵城了,否则伏击不成反被合围,形势即时逆转。

安王脸色很难看,他费了多少心思,才布成今天这局。

魏景真发现端倪,已经掉头了吗?

他面色沉沉,最终咬牙:“去,哨探!立即顺着官道往南,探听益州军动静!”

伏击失败意味着太多,哪怕心里已信了卫诩的判断,但安王还是不甘心。

遣出哨探,会有被益州军发现的风险,还不小,但事已至此顾不上了。

答案很可惜,益州军确实已经掉头,凌乱的马蹄脚印到了合邑段前,戛然而止。

安王“霍”地站起:“传令下去!诸军立即折返灵城!”

……

只是这么一耽搁,有些赶不及了,在安王率大军紧赶慢赶,以最快速度穿过东峦道时,恰恰被连夜急行军而来的魏景大军堵了个正着。

没错,是堵。

差一点就奔出东峦道了,却在道口处被益州军堵住。

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了。

如今天已亮全,昨夜的雨没下成,厚厚的阴云层层堆叠,昏沉沉的。冷风中,黑压压的益州军如潮水般涌来,能清晰眺望敌军簇拥中那面赤红的帅旗,一个硕大的“齐”字气势磅礴,屹立寒风,傲然不倒。

安王瞳仁一缩。

而帅旗下的魏景缓缓抽出配剑,斜指敌军:“众将士听令!进攻!”

牛皮大鼓陡然轰响,益州大军爆发出一阵如雷的呐喊,潮水般扑向惊魂未定的安王大军。

一场激烈的合围战随即展开。

安王正处于此生最危急最狼狈的境地。

殷红的鲜血代替了雨水,流淌在古朴的东峦道口,将黄褐的泥土染成赭红。大战从上午开始,在兵力悬殊,已方又完全身处劣势的情况下,安王大败,等苦战到傍晚,已几溃不成军。

一阵狂风刮过,“噼里啪啦”的冷雨迎面拍下,安王一抹脸上混着血迹的雨水,双目赤红,重重喘息着。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万幸还有卫诩。

“我们立即往上退,据地势拒敌!”

此战,连一直都不动手的卫诩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