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 毛经理满是遗憾。 10万美元的确值得他这样做。因为那是10万美元,不是10万人民币,不是100万人民币……想必胜利油田机械厂也是能够理解的。 在80年代,中国主要出口的17大类商品,有14类是亏损的,仅石油、煤炭和建筑材料三类是盈利的。而在亏损项目中,就包括重型机械和轻型机械。 在宁愿亏损也要换外汇的背景下,10万美元换一个经理都没问题。 法瑞尔向杜利军笑着点点头,又闲说两句话,就回去休息了。 留下毛经理,拼命的往大*连打电话,往日准备节省下来买家电的出差费,再不放在他的眼里。 “咱也是赚外汇的人了!” 毛经理恨不得仰天大笑。 这个晚上,大连重工就没有睡着的高层。他们才不管采油机和采油机的生产线与苏城有什么关系,他们热烈讨论的,都是100万美元。 198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29亿美元,贸易逆差却有38亿元。大连重工此时创造了1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其明星效用说不定比双驴头采油机本身还要高。 过了几天。毛经理昂着脖子,仰着下巴,出现在了胜利油田机械厂。 他的脚尖一点一点的,犹如跳越般行进,遇到认识的师傅打招呼,就笑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的生产线,卖到外国去了。” 总有人会问一句:“外国哪里。” 毛经理就会站在原地,大声解释:“我们的生产线,卖到美国了。买方是赫赫有名的哈利伯顿……什么?哈利伯顿你不知道,人家在全球有一百多个分公司,设备卖到了全世界……那为什么买我们的设备……呵呵,这个就是咱的本事了……” 他的得瑟劲儿,很快就传到了苏城那儿。 厂长李宗喜气的胡子乱翘,说:“大*连重工太无耻了,这件事,怎么也应该算上咱们胜利油田机械厂吧。那个双驴头,毕竟是苏城你发明的,对不对?” 苏城不禁一笑,耸耸肩,表现的很无所谓。他原本就没奢望能从国企得到专利费。 李宗喜继续大发雷霆,道:“这个毛经理,带外商来咱们厂看生产线,也不给咱们厂部打电话,直接找上了油田总部。小苏,我看还是你去接待吧。” “哈利伯顿的人?” “是。”李宗喜一摆手,继续躲懒。 苏城挠挠头,无所谓的下楼去了。 毛经理身边,果然围着一大群人。 金发蓝眼珠的法瑞尔紧靠着生产线,一会儿看看上面,一会儿看看下面,直到苏城来身边,才笑道:“苏城,又见面了。” “法瑞尔先生,我来给您当向导了。”苏城一副小白羊的模样。 毛经理心虚的瞥了他一眼,没有走上去。 于是,主要向导就变成了苏城。 不过,今天的苏城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他好像一个无知的20世纪末中国官员,但凡外商想问的,知无不言,但凡外商需要的,尽其所能。 毛经理有若找到了共同语言,很快凑了上来,一起为外商法瑞尔服务。 哪怕法瑞尔问到“利润率有多少?”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苏城也会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 自来到中国以来,这是法瑞尔过的最愉快的一天。 最终,他在合同上签下了大名。 看着双方都已收好了合同,苏城才神秘兮兮的靠上法瑞尔,用小白羊似的纯真的眼神,说道:“专利,要吗?” ……

正文 第五十章 专利费

“苏先生,您所说的专利是指?”法瑞尔想要装作浑然无事的状态,可他铁青的脸色暴露了心里的想法。 苏城笑的很纯洁,用英语亲热的说:“双驴头采油机已经申请了国内和国外专利,所以,我看您购买了双驴头采油机的生产线,就顺便问一下,你要不要买专利?” 法瑞尔愣了一下,当他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眼睛里喷出的火,简直能点燃苏城。 中国人坑我! 这是法瑞尔的第一反应。 这一刹那,法瑞尔恨不得将毛经理,或者其他什么类似的中国人绞成肉馅,做成中国饺子。如果面粉够多的话,他还想加上些专利律师和集团法务做调料。 他用牙缝里的声音问:“如果我们要购买专利,肯定会让您知道的。” “那敢情好。”苏城快乐的挥挥手,欢送法瑞尔离开。 旁的黎涣祥不懂英文,感慨的道:“唉,我要是英语好点,就能直接读国外期刊了。” “老外未必喜欢和我说话,也未必喜欢你读他们的期刊。”苏城说着令人莫名其妙的话,远远的望着远处法瑞尔那喷薄而出的口水,以及唾面自干的毛经理。 虽然听不到他们对话的内容,但苏城也能猜到内容。 一会儿,毛经理气冲冲的过来了。 在他说话前,苏城先生抢先问道:“合同签了没?” “什么?” “你和美国人的合同,已经签好了吧?100万买你们一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