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闫学灿一下子乐呵了。这和他想的也差不多。当然,此时应该称赞“苏董英明神武”。

苏城粗粗一算,自从用那300万借款,打开船舶市场以后,190系列的柴油机,已经卖掉了50台以上,利润250万。这个成绩本身并不起眼,但极大的降低了济南动力机厂转型的成本。等到大功率的柴油机投产,就不再是他们求人,而是别人来求他们了。

苏城摸着下巴,自娱自乐间,又见小胖偷偷摸摸的从窗底经过。

“黄平!”苏城大喊一声。

小胖腿一抖,就甜甜的笑了:“师父,我来请您吃饭。”

苏城恶寒的皱眉,问:“好端端的,怎么要请吃饭?”

“那个……我爹来了。”

“嗯?”

“我爹是中船桂江造船厂的厂长。”见苏城不明白,小胖小心翼翼的解释:“中船就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以前叫六机部,再之前叫第九工业管理局……”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苏城的眼神越来越亮。

……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渔政船

第一百零六章渔政船

小胖将酒席定在了莱*州饭店。

因为这家老板肯花钱雇特级厨师的缘故,不差钱的主儿都喜欢来这里,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油田拔尖的饭店。

小胖的老爹是位敦实的男人,圆圆的大肚皮像是西瓜似的,两条垂下来的臂膀因此显的纤细,但在握手的时候,那胳膊确定无疑有苏城两个粗细。

寒暄坐定。小胖如同受气的小媳妇一样端茶倒水,动作轻柔乖巧。

即使这样,端茶给他老爹的时候,黄恒丰也只是轻轻的一哼。小胖于是重新缩回了角落里。

苏城暗道:小胖一心一意的横着长,看来也是压迫的原因了。

黄恒丰打了个哈哈,转过头来,却笑容满面,道:“苏城苏厂长的事迹,我看过几遍,叹为观止!我这一次来,也是因为看到一篇报道。”

“哦,哪篇报道?”苏城先前的大量曝光,引来的后遗症就是小报的重复报道。这有点像是后世网络的无限转载,所不同的是,记者同志们每次都要加上一点或新或旧的材料,以证明自己确实在干活。

黄恒丰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叠好的报纸,标题用黑体字加粗:《海关巡逻艇旧貌换新颜》。

内容无甚新意,只是地方小报的豆腐块文章。黄恒丰用指甲在下面一点划了划,道:“我看他们说,苏厂长收购的济南动力机厂已经能够生产船用柴油机了?是不是真的?”

“当然。”苏城确信黄恒丰已经从小胖那里知道真假了,否则何必千里迢迢跑到东|营来。

黄恒丰果然没有质疑,转而关切的问道:“你们现在能生产多大功率的柴油机?”

“368kw,450kw和500kw,一共三个型号。”苏城说着又补充了一句:“500kw是刚刚研制成功的型号,已经进入生产状态了。”

黄恒丰却有些遗憾的摇头道:“我们桂江船厂接到一笔水产厅的订单,需要用到660kan,瑞士苏尔寿和日本三菱的报价都很高……”

因为苏城和小胖的关系,他也没有做什么掩饰。

苏城则赶忙回道:“我们已经有研制660kw船用主机的计划了。”

虽然不知黄恒丰的订单规模,但这是打开销路的极佳途径。

黄恒丰做出倾听的表情,粗圆的胳膊顶住硕大的脑袋,像是被斩首了似的。

苏城轻轻咳嗽一声,道:“我们的普通型柴油机,已经实现了660kw扩容。接下来,我们会将船用主机的改造放在首位。如果您仔细看190柴油机的构造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极容易改造的柴油机,我们准备将它一路做到1200kw,甚至1400千瓦。我可以保证,660kw的船用主机很快就能完成。”

“多快?”

“3个月!”苏城给了一个极小的数字,从改装到定型生产,3个月时间非常紧张了。

不过,桂江船厂造一艘船,少说也要三个月的时间,黄恒丰算了一下,就问:“能不能到你们厂里看一下?”

“倒履相迎。”苏城暗自想:国内的重工业得凋零成什么样子,才让人家堂堂厅级干部,不远千里来找发动机。这要是放在几年后,估计就得自己求上门去了。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是堪比中石油的庞然大物,桂江造船厂虽然是其名下的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