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正如胡经理所言,中远船务的工人是在拼命的学习。

自进入四车间开始,每个人都是工作满16个小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回到宿舍,他们也不是立刻休息,而是利用所有的时间,学习英语。

在国际竞标中,使用英语是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大型船舶和大型海上设备,更是如此。从询价一关开始,就要进行技术流,不懂专业的翻译,很容易把那些专业词汇翻的乱七八糟,如果只是这种水平的话,想拿下价值几千万上亿的高附加值订单,是非常困难的。

为此,每个中远工人都熬的双目通红,苏城即使劝说,他们也舍不得浪费机会……哈利伯顿派来了20人左右的接收团,开始对涉及合资的技术进行收检,这些外国高级工程人员,也是大家难得的学习对象。

想要追上失去的时间,只有把自己的脚步迈的更快。

在这样的气氛中,35米海上钻井大平台,也终于进行到了最后一步。

正文 第一百八十章 合并

海上钻井平台如同一个腰肥肚大的瘦子,纤细的下方立柱,支撑着中间两个船体的厚度。上层建筑的、则像是抽脂后的下巴,无数的褶子下没几两能用的地方。

一艘驳船牵引着平台,缓缓的驶向埕岛油田。

苏城等人坐上通勤船,跟在后面,看着前方平台降船、拔桩、托航、就位、压载……

四五百名工人、工程师等人挤在甲板上,如痴如醉。

在他们眼里,陀螺似的钻井平台简直美不胜收,如同50米长的大美女,再漂亮不过了。

由于提前计划安排、预期报料并缩短工艺流程链条,实行交叉作业,原本要进行数天的工作,只用了一个白天就完成了。

当沙鸣印用对讲机报告“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众人的欢腾也影响到了在场的外国人。

詹森拍着苏城的肩膀说:“我们一定要庆祝,相信大华船业也会如此顺利。”

“大华船业订单充足,只要调整好经营,利润自然不是问题。”苏城说的很淡定。他所追求的已经不是纯粹的利润了。

詹森笑对苏城,认真的道:“这笔投资是我力主完成的,若能有成,我一定推动哈利伯顿与大华船业的进一步合作。”

苏城知道他想什么,笑笑道:“经营方面以哈利伯顿为主没有问题。我相信,以哈利伯顿的人脉关系,会让公司迅速扩大。”

“您放心吧。”詹森有点感谢的点头。新公司设在香港。但生产工厂设在大陆,就是为了利用充沛的廉价人力成本。但是,如果把经营也交到大陆来,等到大华实业的订单完成,船业公司的前途就很难说了。80年代末的中国,贸易条件比东南亚国家弱多了。

西蒙的表情则有些尴尬,只看不说话。哈利伯顿的收购步伐正在进行。它们看中了好几家公司,其中就有费诺尔船业。在这场资本运作中,身为亚洲区的销售主管的西蒙。只能听天由命。考虑到有可能变成詹森和黄种人的下属,西蒙的心情自然好不了。

胡俭立在苏城另一侧,听着他们说话。暗暗感叹。中远船务早就想加入国际竞标团了,但是,太难的他们做不了,太简单的拼不下来,最后不上不下的,继续做着修船业。

此时,他也有些担心的看着前面的浅海钻井平台。私下里估算,即使学到了东西回去,凭着中远船务自己,还是造不出这样的浅海钻井平台。随着大华船业开启中国海上石油装备的新路,胡俭担心前面的公司,把蛋糕都瓜分干净。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通勤船启动了发动机。绕钻井平台一周,挂出彩旗,返回陆地。

身后。井架处开启了大灯,像是在大海的中央点了一颗火炬似的。哗啦啦的冷循环水和轰隆隆的钻机声,让这片海域的寂静荡然无存。

苏城转身看了胡俭一眼,笑道:“胡经理。这一单就算是做完了,中远船务有什么想法?”

“自然是继续争取订单了,再怎么说,也比修船的利润好。”胡俭方四十许,看起来更年轻一些,站在船头,也是有些意气风发的样子。50米的大平台,若是在国外搭建的话,或许要两百万美元,但在国内,成本仅有二分之一,即使如此,也是中远船务少有的大单了。

苏城笑了一下,道:“修船至少还能再红火20年。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海上石油装备赚的钱,不一定比修船赚的多。”

“但单人产值比修船多多了。”胡俭摸着新长出来的胡茬,道:“我们这些国企,最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