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一团头大的红色丝绸花掉落在地上;引来阵阵掌声。

詹森和苏城手持话筒;分别用英文和中文道:“大华实业与美国哈利伯顿;共同宣布;7500吨座底式海上钻井平台;正式交付使用”

沙滩上;成千上万的工人拼命的鼓掌。他们不一定亲自加工组装了海上钻井平台;但所有人都是为了这个钻井平台在努力;当7500吨的海洋巨兽伫立在码头上;许多人眼中都含着泪水。

四个月的时间;平均每周10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钻井平台的建设。

事实上;这个速度也穷尽了双方的全部力量。

钟志根为了并行工程的统筹安排;从旱涝保收的学校辞职;过着没有假日的生活;苏城用尽所有的社会关系;从银行借贷近亿元人民币进行研发;詹森服了哈利伯顿总部;派遣了总数450人的工程师队伍;平均每人每年的成本超过10万美元;全由哈利伯顿自己负担……

媒体记者拍够了照片;就从台上撤走了。东营市长富生钢;胜利油田管理局长林永贵、中远船务集团贺成钧等人陪着丁志鹏话。后者从司长的位置上跳了一级。也成了副省级的领导干部。比起其他人来;他的分量就重多了。

詹森也轻声对苏城道:“看到成品;我总算放心了。”

“你担心我们做不出来?”

“没有做出来之前;谁敢那么肯定。”詹森笑了;道:“能在阿联酋的瑟坦油田出油前;完成钻井平台的建设;这么快的速度;谁都没有想到呀;今天运走吗?”

“中午前就启程了。'。yzuu。 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苏城看着下方攒动的人头;又道:“我们已经开始打第九口油井了。这一次;一定能出油。”

詹森吸了一口气;道:“第8口油井;成本要超过3亿美元了吧。”

“快要4亿了。”

“你能坚持下来?”

“身边有一个财大气粗的盟友就有这个好处。”苏城呵呵的笑了两声。又用细微的声音道:“习惯了就好;做能源;不就是在和压力打交道吗?谁受不了了;谁就输。”

詹森点头;又否定的道:“我和你不一样;我是公司雇员;你是老板。如果……我是如果不能出油;你们的风险底线是几口油井?”

苏城看看詹森;转过头来;斩钉截铁的道:“我们会一直打下去的。如果台塑和长荣都受不了;我也会寻找新的投资商的。”

“包括中国政府的?”

“当然;包括中国政府的。”苏城肯定的道。

詹森微笑;道:“这样我就放心了;如果大华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哈利伯顿吧。”

“一定。”苏城知道;詹森的问题来自哈利伯顿上层;双方的合作越来越深入;互相的依存度也就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哈利伯顿想知道大华实业能活多久是很自然的事。

历史上;再大的石油企业;也有被现金拖垮的时候。勘探一个油田;耗费三年、五年或十年的时间;皆有可能。当今大型石油企业。唯一不用担心融资的公司;恐怕只有国有石油公司。尤其是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比国外的国企融资能力更强;无论是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冀东油田或者克拉玛依油田;它们在勘探期间;都不需要担心资金问题;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出油……

中国石油企业不能适应国外的竞标气候;和他们生长的环境也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把中国的央企比作农民的话;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一类的企业就像是游牧民;而美孚一类的企业更像是角斗士;它们的生存环境越恶劣;战斗力就越强。

苏城猜想;台塑估计还能容忍一两口井的投资;随后;估计就要重写合同了。

其实;若非他的中国背景;台塑又有意在海沧建石化基地;双方的意见分歧早就出现了。在能源争夺领域;国家背景是比资金背景更重要的东西;苏城名下的油田对中资银行的诱惑力极大;台塑没有提出条件的主要原因;估计也是分析对比了中资银行和他们自己的条件与要求;担心苏城借机引入中国的银行;才始终保持着沉默。

苏城想了一下;对詹森道:“我们已经见到了油气层;想必很快就能见到石油了。”

“假若资金实在不够用的话;您也可以考虑哈利伯顿。”詹森当然不是搞融资的。哈利伯顿若是借贷资金给原油生产商;自然会有关于原油的附带条款;这是大型石油公司最喜欢的事儿。

苏城再次表示感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