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部分 (第1/4页)

'7'司仆卿张昌宗兄弟贵显已极,权倾朝野。八月,戊午(二十三日),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上表,请求封张昌宗为王,武则天拒绝了这一建议;壬戌(二十七),这些人又请求封张昌宗为王,武则天才答应赐张昌宗为邺国公。

'8'敕:“自今有告言扬州及豫、博余党,一无所问,内外官司无得为理。”

'8'武则天颁下敕书:“从现在起如果再有揭发光宅元年扬州徐敬业谋反案以及垂拱四年豫州李贞、博州李冲父子谋反案余党的,都不必过问,朝廷内外各衙门一律不得受理。”

'9'九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神都见其既。

'9'九月,乙丑朔(初一),出现日食,没有全食,还看到像镰刀一样的形状,在神都能见到日全食。

'10'壬申,突厥寇忻州。

'10'壬申(初八),突厥兵进犯忻州。

'11'己卯,吐蕃遣其臣论弥萨来求和。

'11'己卯(十五日),吐蕃派大臣论弥萨前来求和。

'12'庚辰,以太子宾客武三思为大谷道大总管,洛州长史敬晖为副;辛巳,又以相王旦为并州道元帅,三思与武攸宜、魏元忠为之副;姚元崇为长史,司礼少卿郑杲为司马;然竟不行。

'12'庚辰(十六日),武则天任命太子宾客武三思为大谷道大总管,任命洛州长史敬晖为武三思的副职;辛巳(十七日),武则天又任命相王李旦为并州道元帅,任命武三思与武攸宜、魏元忠三人为李旦的副职;任命姚元崇为长史,司礼少卿郑杲为司马,但是却没有赴任。

'13'癸未,宴论弥萨于麟德殿。时凉州都督唐休入朝,亦预宴。弥萨屡窥之。太后问其故,对曰:“洪源之战,此将军猛厉无敌,故欲识之。”太后擢休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休练习边事,自碣石以西逾四镇,绵旦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

'13'癸未(十九日),武则天在麟德殿宴请吐蕃大臣论弥萨。这时凉州都督唐休正好入朝,也参加了这次宴会。论弥萨屡次偷看唐休。武则天询问论弥萨这样做的原因,论弥萨回答说:“在洪源战役中,这位将军勇猛无敌,所以我想要认识他。”武则天提拔唐休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唐休极为熟悉边境地区的军政事务,自辽东碣石以西直至安西四镇以外绵延万里的山川险要之处,他都能记住。

'14'冬,十月,甲辰,天官侍郎、同平章事顾琮薨。

'14'冬季,十月,甲辰(初十),天官侍郎、同平章事顾琮去世。

'15'戊申,吐蕃赞普将万余人寇茂州,都督陈大慈与之四战,皆破之,斩首千余级。

'15'戊申(十四日),吐蕃赞普率领一万多人马进犯茂州,都督陈大慈与吐蕃军队四次交战,每次都打败了他们,共斩敌首一千余级。

'16'十一月,辛未,监察御史魏靖上疏,以为:“陛下既知来俊臣之奸,处以极法,乞详覆俊臣等所推大狱,伸其枉滥。”太后乃命监察御史苏按覆俊臣等旧狱,由是雪免者甚众。,夔之曾孙也。

'16'十一月,辛未(初八),监察御史魏靖上疏认为:“陛下已了解来俊臣的奸邪,并将他处死。臣请求详细复核来俊臣等人当时所主持办理的重大案件,为那些受冤枉的人平反昭雪。”武则天于是指派监察御史苏复核来俊臣等人所处理的案件,很多人因此而得以免罪昭雪。苏,是苏夔的曾孙。

'17'戊子,太后祀南郊,赦天下。

'17'戊子(二十五日),武则天到南郊祭祀,大赦天下罪人。

'18'十二月,甲午,以魏元忠为安东道安抚大使,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检校幽州都督,右羽林卫将军薛讷、左武卫将军骆务整为之副。

'18'十二月,甲午(初二),武则天任命魏元忠为安东道安抚大使,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为检校幽州都督,右羽林卫将军薛讷、左武卫将军骆务整作他的副职。

'19'戊申,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

'19'戊申(十六日),朝廷在西域的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

'20'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有疑事不能决,病之,问侍吏曰:“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吏言前平乡尉猗氏张嘉贞有异才,循宪召见,询以事;嘉贞为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因请为奏,皆意所未及。循宪还,见太后,太后善其奏,循宪具言嘉贞所为,且请以己之官授之。太后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