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部分 (第1/4页)

酒、斗鸡、击;或者是到京城近郊去狩猎,或者是到别墅里观赏游玩,奉命前去问候的宦官络绎不绝。唐玄宗在每天临朝听政之后,经常与诸王在一起游乐,兄弟们在宫中相处时,彼此跪拜都依照家人的礼节,饮食起居也无分别。玄宗还下令在宫中设置五座帐幕,自己与诸王轮流在里面住宿。他们有时在一起谈论、一起赋诗,有时饮酒,有时玩博戏下围棋,有时策马纵犬外出打猎,有时手持丝竹乐器吹拉弹唱;李成器擅长吹奏笛子,李范擅长弹奏琵琶,他们都曾和玄宗在一起轮流演奏。诸王中倘若有哪一位生了病,玄宗甚至急得终日吃不下饭、终夜睡不着觉。有一次薛王李业生了病,当时玄宗正在临朝听政,一会儿功夫就十次派使者前往问候。唐玄宗还亲手为李业熬制汤药,旋风吹来,燃着玄宗的胡须,左右侍从赶忙上前帮他扑火。唐玄宗说道:“只要薛王服下这碗药以后病能痊愈,朕的胡须有什么值得可惜呢?”宋王李成器平日尤其恭敬谨慎,从不谈起有关朝政的事,也从不与他人结交;玄宗也因此而越发信任他,所以破坏和离间兄弟感情的话也无从进入。即使如此,玄宗也只是一味用声色犬马、衣食器玩等来尽量使他们得到快乐,而从不任命他们什么具体的职务。群臣认为宋王李成器等人地位逼近皇帝,便请玄宗按照历朝的惯例放他们到地方任刺史。六月,丁巳(初二),唐玄宗任命宋王李成器兼任岐州刺史,申王李成义兼任豳州刺史,豳王李守礼兼任虢州刺史,要他们到任之后只管重要事条,其他的行政事务都委托长史、司马负责处理。从此以后诸王任都护、都督、刺史的也都照此办理。

'25'丙寅,吐蕃使其宰相尚钦藏来献盟书。

'25'丙寅(十一日),吐蕃赞普派遣宰相尚钦藏入朝进献两国的盟书。

'26'上以风俗奢靡,秋,七月,乙未,制:“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宜令有司销毁,以供军国之用;其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锦绣。”戊戌,敕:“百官所服带及酒器、马衔、镫,三品以上,听饰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银,自余皆禁之;妇人服饰从其夫、子。其旧成锦绣,听染为皂。自今天下更毋得采珠玉,织绵绣等物,违者杖一百,工人减一等。”罢两京织锦坊。

'26'唐玄宗认为社会风俗日益趋于奢侈腐化。秋季,七月,乙未(初十),玄宗颁布制命:“天子使用的金银器物,都应由有关部门负责销熔,以供军国财政支出的需要;凡属珠宝玉器、锦绣织物,均在殿前焚毁;宫中自后妃以下,一律不得使用以珠玉锦绣制成的物品。”戊戌(十三日),唐玄宗又发布敕命:“文武百官所使用的腰带、酒器、马嚼子、马蹬,三品以上的,可以用玉来装饰;四品官,可以用金来装饰;五品官,可以用银来装饰;其余官员一律禁止使用任何饰物;妇女使用的饰物随从其丈夫或儿子。至于过去织成的锦绣,可以染成黑色使用。从今以后全国各地均不得采集珠玉,纺织锦绣织物,违犯这项禁令的处以杖刑一百,工匠违反禁令的减一等治罪。”玄宗还下令撤消了设于东西两京的织锦坊。

臣光曰: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获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

臣司马光曰:“唐明皇即位之初,励精图治,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这样节俭,可到晚年仍然由于奢侈导致国家败落;奢靡之风对于人的腐蚀实在是太厉害了!《诗经》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此怎么可以不慎之又慎呢!

'27'薛讷与左监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将兵六万出檀州击契丹。宾客以为“士卒盛夏负戈甲,赍资粮,深入寇境,难以成功。”讷曰:“盛夏草肥,羔犊孳息,因粮于敌,正得天时,一举灭虏,不可失也。”行至滦水山峡中,契丹伏兵遮其前后,从山上击之,唐兵大败,死者什八九。讷与数十骑突围,得免,虏中嗤之,谓之“薛婆”。薛宣道将后军,闻讷败,亦走。讷归罪于宣道及胡将李思敬等八人,制悉斩之于幽州。庚子,敕免讷死,削除其官爵;独赦杜宾客之罪。

'27'薛讷与左监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人率领六万人马自檀州出击契丹。杜宾客认为:“在此盛夏时节,兵士身穿铠甲手执兵器,还要携带军需粮草,孤军深入敌境,恐怕难以取胜。”薛讷道:“盛夏时节草木茂盛,牛羊大量生长繁殖,我们可以就敌取粮,正得天时,这是一举消灭敌人的时机,不可失去呀。”当大军走到滦河流经的峡谷时,遭到了契丹伏兵的前后堵截,契丹兵又从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