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部分 (第1/4页)

阳平公苻融在冀州,以严格的标准选择州府官吏,任命尚书郎房默、河间相申绍为治中别驾,清河人崔宏为州从事,掌管记室。苻融年轻,为政喜好新奇,推崇以苛刻烦琐的方式体现精明。申绍多次劝他改正,转向实行宽容和缓的政策,苻融虽然尊敬申绍,却未能完全听从他的意见。后来申绍调任济北太守,苻融屡屡因为犯有过错而失去声望,多次导致被谴责,这才自己悔恨没有听从申绍的话。

融尝坐擅起学舍为有司所纠,遣主簿李纂诣长安自理;纂忧惧,道卒。融问申绍:“谁可使者?”绍曰:“燕尚书郎高泰,清辩有胆智,可使也。”先是丞相猛及融屡辟泰,泰不起,至是,融谓泰曰:“君子救人之急,卿不得复辞!”泰乃从命。至长安,猛见之,笑曰:“高子伯于今乃来,何其迟也!”泰曰:“罪人来就刑,何问迟速!”猛曰:“何谓也?”泰曰:“昔鲁僖公以泮宫发颂,刘宣王以稷下垂声,今阳平公开建学宫,追踪齐、鲁,未闻明诏褒美,乃更烦有司举劾。明公阿衡圣朝,惩劝如此,下吏何所逃其罪乎!”猛曰:“是吾过也。”事遂得释。猛因叹曰:“高子伯岂阳平所宜吏乎!”言于秦王坚。坚召见,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以为尚书郎;泰固请还州,坚许之。

苻融曾经因为擅自建造学舍而被官府纠劾,他派主簿李纂到长安去陈述理由。李纂担心害怕,半路上就死了。苻融问申绍:“还有谁可以派去?”申绍说:“燕国尚书郎高泰,清晰明辩,有胆有谋,可以派去。”此前丞相王猛及苻融多次征召高泰,高泰都不就任,到这时,苻融对高泰说:“君子救助别人的危急,你不能再推辞了!”高泰于是就听从了命令。到达长安后,王猛见到他笑着说:“高泰到今天才来 ,为什么这样迟呢!”高泰说:“犯了罪的人前来接受刑罚,还问什么迟早!”王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高泰说:“过去鲁僖公因为在泮水建立学宫而被歌颂,齐宣王因为在稷下建立学宫而声名远扬,如今阳平公开辟建立学宫,追从齐、鲁,没有听说下达诏令加以褒奖,反而还烦请官府罗织罪名加以弹劾。明公辅佐圣朝,如此惩罚劝勉,下面的官吏到什么地方能逃避罪责呢!”王猛说:“这是我的过错。”事情于是就圆满解决。王猛因而感叹道:“高泰怎么能是阳平公可以当作属吏的呢!”他把这话告诉了前秦王苻坚。苻紧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询问治国的根本。高泰回答说:“治国之本在于获得人才,获得人才在于审慎选拔,审慎选拔在于调查真情,没有任官得到合适的人才而国家不能实现大治的。”苻坚说:“这话真可谓言辞简略而道理博深呀!”任命高泰为尚书郎。高泰固执地请求返回冀州,苻坚同意了。

'9'九月,追尊故会稽王妃王氏曰顺皇后,尊帝母李氏为淑妃。

'9'九月,东晋追尊过去的会稽王妃王氏为顺皇后,尊孝武帝的生母李氏为淑妃。

'10'冬,十月,丁卯,葬简文帝于高平陵。

'10'冬季,十月,丁卯(初八),东晋在高平陵安葬了简文帝。

'11'彭城妖人卢悚自称大道祭酒,事之者八百余家。十一月,遣弟子许龙如吴,晨,到海西公门,称太后密诏,奉迎兴复;公初欲从之,纳保母谏而止。龙曰:“大事垂捷,焉用儿女子言乎!”公曰:“我得罪于此,幸蒙宽宥,岂敢妄动!且太后有诏,便应官属来,何独使汝也?汝必为乱!”因叱左右缚之,龙惧而走。甲午,悚帅众三百人,晨攻广莫门,诈称海西公还,由云龙门突入殿庭,略取武库甲仗,门下吏士骇愕不知所为。游击将军毛安之闻难,帅众直入云龙门,手自奋击;左卫将军殷康,中领军桓秘入止车门,与安之并力讨诛之,并党与死者数百人。海西公深虑横祸,专饮酒,恣声色,有子不育,时人怜之。朝廷知其安于屈辱,故不复为虞。

'11'彭城妖人卢悚,自称是大道祭酒,效忠他的人有八百多家。十一月,卢悚派弟子许龙去到吴县,早晨,到了海西公司马奕门口,称太后下达秘密诏令,奉迎海西公复兴大业。海西公开始想听从他的话,后来采纳了抚养子女的保姆的劝告而没这样干。许龙说:“大事快要成功了,怎么能听儿童女人的话呢!”海西公说:“ 我获罪在此,有幸蒙受宽赦,岂敢轻举妄动!而且太后如有诏令,就应该让官属前来,为什么只派你来呢?你一定是要作乱!”接着就喝令左右的人把他捆起来,许龙害怕了,转身逃走。甲午(初五),卢悚率领兵众三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