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部分 (第1/4页)

睿宗任命高力士为内给事,此次因诛除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唐玄宗又赐给他高官。从此以后宦官逐渐增加到三千多人,被任命为三品将军的人也越来越多,穿红、紫朝服的达到一千余人,宦官势力从此膨胀起来。

'12'壬申,遣益州长史毕构等六人宣抚十道。

'12'壬申(十一日),唐玄宗派遣益州长史毕构等六人安抚全国十道。

'13'乙亥,以左丞张说为中书令。

'13'乙亥(十四日),唐玄宗任命尚书左丞张说为中书令。

'14'庚辰,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象先罢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八月,癸巳,以封州流人刘幽求为左仆射、平章军国大事。

'14'庚辰(十九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象先被贬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八月癸巳(初二),唐玄宗任命被流放到封州去的刘幽求为尚书左仆射、平章军国大事。

'15'丙辰,突厥可汗默啜遣其子杨我支来求婚;丁巳,许以蜀王女南和县主妻之。

'15'丙辰(二十五日),突厥可汗默啜派遣他的儿子杨我支前来求婚;丁巳(二十六日),唐玄宗答应将蜀王之女南和县主嫁给默啜。

'16'中宗之崩也,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密表韦后,请出相王诸子于外。上即位,于禁中得其表,以示侍臣。峤时以特进致仕,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虽不识逆顺,然为当时之谋则忠矣。”上然之。九月,壬戌,以峤子率更令畅为虔州刺史,令峤随畅之官。

'16'唐中宗驾崩之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秘密地向韦皇后上表,请求将相王李旦的儿子们外放出京。唐玄宗即位之后,在宫中发现了李峤的奏表,并将它拿给侍臣们传看。李峤当时已经以特进的资格退休,有人建议将李峤处死,张说说:“李峤虽然没能分清善恶忠奸,但是他为当时的执政者出谋献策却也可以称得上是竭忠尽智了。”唐玄宗认为他说的对。九月壬戌(初二),唐玄宗任命李峤之子率更令李畅为虔州刺史,并下令李峤随同其子赴任。

'17'庚午,以刘幽求同中书门下三品。

'17'庚午(初十),唐玄宗任命刘幽求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18'丙戌,复置右御史台,督察诸州;罢诸道按察使。

'18'丙戌(二十六日),唐玄宗下诏恢复右御史台,负责对各州的督察,同时废除诸道按察使。

'19'冬,十月,辛卯,引见京畿县令,戒以岁饥惠养黎元之意。

'19'冬季,十月,辛卯(初一),唐玄宗召见京县及畿县县令,告诫他们在饥荒之年应当关怀扶助黎民百姓。

'20'己亥,上幸新丰;癸卯,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余里。以军容不整,坐兵部尚书郭元振于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跪于马前谏曰:“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可杀。”乃流新州。斩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以其制军礼不肃故也。上始欲立威,亦无杀绍之意,金吾卫将军李邈遽宣敕斩之。上寻罢邈官,废弃终身。时二大臣得罪,诸军多震慑失次。惟左军节度薛讷、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军不动,上遣轻骑召之,皆不得入其陈。上深叹美,慰勉之。

'20'己亥(初九),唐玄宗来到新丰。癸卯(十三日),唐玄宗与文武官员在骊山脚下讲习武事,共调集了兵士二十多万,旌旗连绵达五十余里。由于军容不整的缘故,唐玄宗让兵部尚书郭元振跪在军中的大旗之下,准备将其斩首。刘幽求、张说跪在玄宗的马前进谏说:“郭元振曾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立下大功,不能杀。”唐玄宗于是将郭元振流放到新州。唐玄宗还下令将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斩首,原因是他所制定的军礼不够整肃。其实唐玄宗原本只是打算借此树立自己的声威,并没有杀死唐绍的意思,只是由于金吾卫将军李邈急忙宣布了将其斩首的敕命,所以才弄假成真。事后不久唐玄宗便罢免了李邈的职务,将他废弃终身。当时由于郭元振、唐绍这两位大臣都受惩处,各路军马大多震惊失措,队形凌乱,只有左军节度薛讷和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人所领军兵岿然不动,唐玄宗派遣轻装的骑兵宣召他们前来,但这些使者都无法进入他们的阵营。唐玄宗对他们二人十分赞赏,慰问勉励了他们一番。

甲辰,猎于渭川。上欲以同州刺名姚元之为相,张说疾之,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之,上不纳。又使殿中监姜皎言于上曰:“陛下常欲择河东总管而难其人,臣今得之矣。”上问为谁,皎曰:“姚元之文武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