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部分 (第1/4页)

'30'丁酉,密州刺史王万敢击唐海州荻水镇,残之。

'30'丁酉(二十八日),密州刺史王万敢进攻南唐海州的荻水镇,消灭守军。

'31'是月,南汉主如英州。

'31'这个月,南汉主前往英州。

'32'是岁,唐泉州刺史留从效兄南州副使从愿,鸩刺史董思安而代之;唐主不能制,置清源军于泉州,以从效为节度使。

'32'这一年,南唐泉州刺史留从效的哥哥南州副使留从愿,毒死南州刺史董思安取代他;南唐主不能控制,在泉州设置清源军,任命留从效为节度使。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九卷

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三年(庚戌、950)

后汉纪四后汉隐帝乾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1'春,正月,丁未,加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侍中。

'1'春季,正月,丁未(初九),凤翔节度使赵晖加官兼任侍中。

'2'密州刺史王万敢请益兵以攻唐;诏以前沂州刺史郭琼为东路行营都部署,帅禁军及齐州兵赴之。

'2'密州刺史王万敢请求增加兵力来进攻南唐;后汉隐帝下诏任命前沂州刺史郭琼为东路行营都部署,率领京城禁军以及齐州军队赶赴海州。

'3'郭威请勒兵北临契丹之境,诏止之。

'3'郭威请求统率军队北上进逼契丹边境,后汉隐帝下诏制止。

'4'丙寅,遣使诣河中、凤翔收瘗战死及饿殍遗骸,时有僧已聚二十万矣。

'4'丙寅(二十八日),后汉隐帝派遣使者到河中、凤翔一带收集掩埋阵亡将士以及饿死百姓的遗骸,当时已有僧人聚集遗骸二十万具了。

'5'唐主闻汉兵尽平三叛,始罢李金全北面行营招讨使。

'5'南唐主听说后汉军队彻底平熄赵思绾、李守贞、王景崇的三镇叛乱,才撤销李金全的北面行营招讨使。

'6'唐清淮节度使刘彦贞多敛民财以赂权贵,权贵争誉之;在寿州积年,恐被代,欲以警急自固,妄奏称汉兵将大举南伐。二月,唐主以东都留守燕王弘冀为润、宣二州大都督,镇润州;宁国节度使周宗为东都留守。

'6'南唐清淮节度使刘彦贞大肆收括民财来贿赂当朝权贵,权贵争相称誉他;刘彦贞在寿州坐镇多年,恐怕被人取代,想用边境军情紧急来稳住自己的地位,谎报军情说后汉军队将要大举南下进犯。二月,南唐主任命东都留守燕王李弘冀为润、宣二州大都督,坐镇润州;任命宁国节度使周宗为东都留守。

'7'朝廷欲移易藩镇,因其请赴嘉庆节上寿,许之。

'7'后汉朝廷想调换各镇节度使,适逢各镇请求进京赶赴嘉庆节祝贺皇上生日,就答应了他们。

'8'甲申,郭威行北边还。

'8'甲申(十六日),郭威巡行北部边境返回。

'9'福州人或诣建州告唐永安留后查文徽,云吴越兵已弃城去,请文徽为帅。文徽信之,遣剑州刺史陈诲将水军下闽江,文徽自以步骑继之。会大雨,水涨,诲一夕行七百里,至城下,败福州兵,执其将马先进等。庚寅,文徽至福州,吴越至威武军吴程诈遣数百人出迎。诲曰:“闽人多诈,未可信也,宜立寨徐图。”文徽曰:“疑则变生,不若乘机据其城。”因引兵径进。诲整众鸣鼓,止于江湄,文徽不为备,程勒兵出击之,唐兵大败,文徽坠马,为福人所执,士卒死者万人。诲全军归剑州。程送文徽于钱唐,吴越王弘献于五庙而释之。

'9'福州人有的到建州报告南唐永安留后查文徽,说吴越军队已经弃城离去,请求查文徽当统帅。查文徽相信了他,派遣剑州刺史陈诲带领水军沿闽江而下,自己率领步兵、骑兵为后继。碰上天下大雨,河水猛涨,陈诲一夜行船七百里,到了城下,击败福州军队,抓获将领马先进等人。庚寅(二十二日),查文徽到福州,吴越国知威武军吴程派遣数百人出城假装迎接。陈诲说:“闽人善于欺诈,不可轻信,应当安营扎寨从长计议。”查文徽说:“犹豫就会产生变故,不如乘机占据福州城。”便带领军队一直前进。陈诲整顿好部队才击鼓前进,在闽江边上停下来。查文徽不作防备,吴程领兵出击,南唐军队大败,查文徽从马上摔下来,被福州人抓获,士卒死亡万人。陈诲却完整地将军队带回剑州。吴程解送查文徽到钱唐,吴越王钱弘将查文徽作为战利品在祖宗五庙举行献俘礼,然后释放了他。

'10'丁亥,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