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 (第1/4页)

下之中正也。降及魏、晋,仁政衰薄,假官田官牛者不过税其什六,自有牛者中分之,犹不取其七八也。自永嘉以来,海内荡析,武宣王绥之以德,华夷之民,万里辐凑,襁负而归之者,若赤子之归父母,是以户口十倍于旧,无田者什有三四。及殿下继统,南摧强赵,东兼高句丽,北取宇文,拓地三千里,增民十万户;是宜悉罢苑囿以赋新民,无牛者官赐之牛,不当更收重税也。且以殿下之民用殿下之牛,牛非殿下之有,将何在哉!如此,则戎旗南指之日,民谁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石虎谁与处矣!川渎沟渠有废塞者,皆应通利,旱则灌溉,潦则疏泄。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游食数万,何以得家给人足乎!今官司猥多,虚费廪禄,苟才不周用,皆宜澄汰。工商末利,宜立常员。学生三年无成,徒塞英俊之路,皆当归之于农。殿下圣德宽明,博察刍荛,参军王宪、大夫刘明并以言事忤旨,主者处以大辟,殿下虽恕其死,犹免官禁锢。夫求谏诤而罪直言,是犹适越而北行,必不获其所志矣。右长史宋该等阿媚苟容,轻劾谏士,已无骨鲠,嫉人有之,掩蔽耳目,不忠之甚者也。”乃下令,称:“览封记室之谏,孤实惧焉。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可悉罢苑囿以给民之无田者。实贫者,官与之牛;力有余愿得官牛者,并依魏、晋旧法。沟渎各有益者,令以时修治。今戎事方兴,勋伐既多,官未可减,俟中原平一,徐更议之。工商、学生皆当裁择。夫人臣关言于人主,至难也,虽有狂妄,当择其善者而从之。王宪、刘明,虽罪应废黜,亦由孤之无大量也,可悉复本官,仍居谏司。封生蹇蹇,深得王臣之体,其赐钱五万。宣示内外,有欲陈孤过者,不拘贵贱,勿有所讳!”雅好文学,常亲临庠序讲授,考校学徒至千余人,颇有妄滥者,故封裕及之。

'3'前燕王慕容把牛借给贫民,让他们在苑囿中佃耕,赋税收取十分之八,自己有牛的收税十分之七。记室参军封裕上书规谏,认为:“古时按十分之一的比例收税,这是天下最公正的税法。延及魏、晋,仁政衰微,借官田、官牛的也不过纳税十分之六,自己有牛的只纳税一半,尚且不采用十分之七八的税制。从永嘉年以来,国内动荡离析,武宣王用仁德安绥民众,汉族和夷族的民众,不远万里前来汇集,背负襁褓来归附的情景,如同幼儿归附父母。所以人口户数比起以往增长十倍,没有田地的人达十分之三四。等到殿下继位,在南方挫败强大的赵国,在东方兼并了高句丽,在北方攻取宇文部,拓展国土三千里,增加民众十万户。此时应当全部放弃苑囿分给新附民众耕种,没牛的官府赐给牛,不应再收取重税。况且以殿下之民的身份使用殿下的牛,牛不为殿不私有,又为何人所有呢!这样,则战旗南指的那一天,百姓们谁不送饭送水,勇跃犒劳,迎接大王的军队呢?石虎又能与谁共处呢!川渎沟渠有毁废堵塞的,都应开通、疏浚,天旱可以灌溉,天涝可以泄洪。一人不耕种,就会有人挨饿,更何况游动民众有数万人,怎能做到家有裕财,人人丰足呢!现在各种官吏众多,白白耗费俸禄,只要才能不堪任用,都应淘汰。从事工商业获利,应当设置固定人数。学员三年无所成就,白白堵塞才的晋升之路,都应当遣返他们重新务农。殿下圣德宽明,广泛地考察征求樵人、渔夫的意见。参军王宪、大夫刘明都因论事违背圣旨,主持的官员判处大辟酷刑,殿下虽然饶恕他们死罪,但仍然免去官职,禁锢不用。寻求谏诤却惩罚直言的人,这如同要去越国却向北行走,必定不能实现志向。右长史宋该等人阿媚奉承,苟且安身,轻率地弹劾直谏之士,自己没有脊骨,嫉妒别人具有,遮掩殿下耳目,这是最严重的不忠。”慕容于是下令,内称:“省览记室封裕的劝谏,孤实在为此恐惧。国以民为根本,民以粮食为命根,可以全部废除苑囿,交给百姓中没有田地的人耕种。实在贫穷的,官府借给耕牛;财力有余却想得到官府耕牛的,都依照魏、晋旧法收税。沟渎对生产有益的,命令按时修治。现在战事刚刚兴起,建立功勋的机会很多,百官不便裁减,等平定、统一中原后,再慢慢论议此事。工商之人、学员人数,都应当裁减选择。人臣向人主陈言,这是很难的事,虽然有狂妄之处,应当择善而从。王宪、刘明,虽然按罪应废黜,也是因为孤没有雅量,可以恢复原来官职,仍然当谏议官。封裕忠正耿直,深知王臣的礼节,特赐钱五万。现在向内外宣示晓谕,如有想指出孤的过失的,不论贵贱,不必有所忌讳!”慕容雅好文学,经常亲临学校讲授,考查录用生徒达一千多人,其中颇有姑妄滥收之人,所以封裕谈到此事。

'4'诏征卫将军褚裒,欲以为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