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部分 (第1/4页)

'25'横海节度使杜叔良将诸道兵与镇人战,遇敌辄北;镇人知其无勇,常先犯之。十二月,庚午,监军谢良通奏叔良大败于博野,失亡七千余人。叔良脱身还营,丧其旌节。

'25'横海节度使杜叔良率领诸道兵马与镇州军队交战,每战皆败。镇州人知道他胆怯无勇,常常首先向他发起进攻。十二月,庚午(初八),监军谢良通奏报杜叔良在博野大败,损失逃亡七千多人。杜叔良脱身回到军营,但丢失了节度使的旌节。

'26'丁丑,义武节度使陈楚奏败朱克融兵于望都及北平,斩获万余人。

'26'丁丑(十六日),唐穆宗任命凤翔节度使李光颜为忠武节度使、兼深州行营节度使,替代杜叔良。

'28'自宪宗征伐四方,国用已虚,上即位,赏赐左右及宿卫诸军无节,及幽、镇用兵久无功,府藏空竭,势不能支。执政乃议:“王庭凑杀田弘正而朱克融全张弘靖,罪有重轻,请赦克融,专讨庭凑。”上从之。乙酉,以朱克融为平卢节度使。

'28'自从唐宪宗征讨四方叛乱以来,国库已空虚。唐穆宗即位后,赏赐左右和禁卫诸军毫无节制,等到朝廷对幽州、镇州用兵,旷日持久而未立功,国库空竭,难以继续维持。于是,当政大臣建议说:“王庭凑杀害了田弘正,而朱克融尚能保全张弘靖的性命,二人罪行各有轻重,请求赦免克融,集中全力讨伐王庭凑。”穆宗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乙酉(二十三日),任命朱克融为卢龙节度使。

'29'戊子,义武奏破莫州清源等三栅,斩获千余人。

'29'戊子(二十六日),义武上奏、攻破莫州清源等三个营栅,斩首和俘虏敌军一千多人。

二年(壬寅、822)

二年(壬寅,公元822)

'1'春,正月,丁酉,幽州兵陷弓高。先是,弓高守备甚严,有中使夜至,守将不内,旦,乃得入,中使大诟怒。贼谍知之,他日,伪遣人为中使,投夜至城下,守将遽内之;贼众随之,遂陷弓高。又围下博。中书舍人白居易上言,以为:“自幽、镇逆命,朝廷征诸道兵,计十七八万,四面攻围,已逾半年,王师无功,贼势犹盛。弓高既陷,粮道不通,下博、深州、饥穷日急。盖由节将太众,其心不齐,莫肯率先,递相顾望。又,朝廷赏罚,近日不行,未立功者或已拜官,已败衄者不闻得罪;既无惩劝,以至迁廷,若不改张,必无所望。请令李光颜将诸道劲兵约三四万人从东速进,开弓高粮路,解深、刑重围,与元翼合势。令裴度将太原全军兼招讨旧职,西面压境,观衅而动。若乘虚得便,即令同力翦除;若战胜贼穷,亦许受降纳款。如此,则夹攻以分其力,招谕以动其心,必未及诛夷,自生变故。又请诏光颜选诸道兵精锐者留之,其余不可用者悉遣归本道,自守土疆。盖兵多而不精,岂唯虚费衣粮,兼恐挠败军陈故也。今既只留东、西二帅,请各置都监一人,诸道监军,一时停罢。如此,则众齐令一,必有成功。又,朝廷本用田布,令报父仇,今领全师出界,供给度支,数月已来,都不进讨,非田布固欲如此,抑有其由。闻魏博一军,屡经优赏,兵骄将富,莫肯为用。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二十八万缗,若更迁延,将何供给?此尤宜早令退军者也。若两道止共留兵六万,所费无多,既易支持,自然丰足。今事宜日急,其间变故远不可知。苟兵数不抽,军费不减,食既不足,众何以安!不安之中,何事不有!况有司迫于供军,百端敛率,不许即用度交阙,尽许则人心无。自古安危皆系于此,伏乞圣虑察而念之。”疏奏,不省。

'1'春季,正月,丁酉(初五),幽州出兵攻陷弓高县城。以前,弓高守卫很严,一次,一个宦官出使弓高,半夜到达,守将根据军法条例,拒不放他入城;天明后,宦官方才进城。宦官大怒,责骂守将。幽州的探马得知此事后,报告主将。过了不久,幽州派人伪装成宦官,半夜来到弓高城下,守将即让他入城,幽州兵随后赶到,因而攻陷弓高。接着,又围攻下博县城。中书舍人白居易上书,认为:“自从幽州、镇州叛乱以来,朝廷征发诸道兵马讨伐,总计有十七八万人,四面围攻,已超过半年时间。但官军至今没有进展,贼军兵势却仍然强盛。弓高失陷后,通往前线的运粮道路无法通行,下博和深州的将士,饥饿困乏,情况日益紧急。这都是由于前线节度将领太多,反而心不齐,都不肯率先进攻,相互观望的缘故。另外,朝廷对将士的赏罚,近来也不见成效,没有立功的人有的已经授予官衔,作战失败的人却没说被朝廷惩罚。由于赏罚不明,因而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