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部分 (第1/4页)

'16'楚王殷求为天策上将,诏加天策上将军。殷始开天策府,以弟宾为左相,存为右相。殷遣将侵荆南,军于油口;高季昌击破之,斩首五千级,逐北至白田而还。

'16'楚王马殷请求担任天策上将,后梁太祖诏令加官马殷天策上将军。马殷开始设置天策府,任命他的弟弟马为左相、马存为右相。马殷派遣将领率兵侵犯荆南,驻扎在油口,高季昌把楚兵打败,斩下首级五千个,追赶逃兵到白田才返回。

'17'吴水军指挥使敖骈围吉州刺史彭弟于赤石,楚兵救,虏骈以归。

'17'吴水军指挥使敖骈在赤石洞包围吉州刺史彭的弟弟彭,楚军救援彭,俘虏敖骈而回。

'18'秋,七月,蜀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韦庄卒。

'18'秋季,七月,戊子朔(初一),前蜀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韦庄去世。

'19'吴越王表“宦者周延诰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祸至此,非刘、韩之党,乞原之。”上曰:“此属吾知其无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于彼,谕以此意。”

'19'吴越王钱上表称:“宦官周延诰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祸来到这里,他们不是刘季述、韩全诲的党羽,乞求原宥赦免他们。”后梁太祖说:“这些宦官我知道他们没有罪,但现在革除各种弊端刚开始,不想把他们安置在宫中,可以姑且留在他那里。把这个意思告诉吴越王钱。”

'20'岐王与、泾二帅各遣使告晋,请合兵攻定难节度使李仁福;晋王遣振武节度使周德威将兵会之,合五万众围夏州,仁福婴城拒守。

'20'岐王李茂贞与州李继徽、泾州刘知俊二帅各派遣使者通告晋王李存勖,请求合兵攻打定难节度使李仁福;李存勖派遣振武节度使周德威领兵会同他们,合兵五万包围夏州,李仁福环城抗拒防守。

'21'八月,以刘守光兼义昌节度使。

'21'八月,后梁太祖任命刘守光兼义昌节度使。

'22'镇、定自帝践祚以来虽不输常赋,而贡献甚勤。会赵王熔母何氏卒,庚申,遣使吊之,且授起复官。时邻道吊客皆在馆,使者见晋使,归,言于帝曰:“熔潜与晋通,镇、定势强,恐终难制。”帝深然之。

'22'镇州、定州自后梁太祖即位以来,虽然没有输送正常租税,但进献物品很勤。适逢赵王王熔的母亲何氏去世。庚申(初三),太祖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并且在王熔守丧期间起用授予官职。当时邻近各道的吊客都在馆舍,后梁使者看见晋王李存勖的使者,回到洛阳后,向太祖进言说:“王熔暗中与晋通好,镇、定势力强大,恐怕终究难以控制。”太祖深以为是。

'23'壬戌,李仁福来告急。甲子,以河南尹兼中书令张全义为西京留守,帝恐晋兵袭西京,以宣化留后李思安为东北面行营都指挥使,将兵万人屯河阳。丙寅,帝发洛阳;已巳,至陕。辛未,以镇国节度使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会感化节度使康怀贞将兵三万屯三原。帝忧晋兵出泽州逼怀州,既而闻其在绥、银碛中,曰:“无足虑也。”甲申,遣夹马指挥使李遇、刘绾自、延趋银、夏,邀其归路。

'23'壬戌(初五),定难节度使李仁福前来告急。甲子(初七),后梁任命河南尹兼中书令张全义为西京留守。后梁太祖担心晋王李存勖的军队袭击西京洛阳,任命宣化留后李思安为东北面行营都指挥使,率兵一万人驻扎河阳。丙寅(初九),太祖从洛阳出发;已巳(十二日),到达陕州。辛未(十四日),任命镇国节度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会同感化节度使康怀贞率兵三万在三原驻扎。太祖担忧晋王的军队出泽州进逼怀州,不久听说晋王的军队在绥州、银州的沙漠里,说:“不值得忧虑了。”甲申(二十七日),太祖派遣夹马指挥使李遇、刘绾自州、延州奔赴银州、夏州,拦截晋兵的归路。

'24'吴越王筑捍海石塘,广杭州城,大修台馆。由是钱唐富庶盛于东南。

'24'吴越王钱修筑抵御海潮的石塘,扩大杭州城,大修楼台馆阁。由此,钱塘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盛于东南。

'25'九月,已丑,上发陕;甲午,至洛阳,疾复作。

'25'九月已丑(初三),后梁太祖自陕州出发;甲午(初八),到达洛阳,疾病复发。

'26'李遇等至夏州,岐、晋兵皆解去。

'26'李遇等到夏州,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存勖的军队都解围撤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