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部分 (第1/4页)

仲迁溺于酒色,费散兵储,公事谘承,无能见者。峦忿之切齿,仲迁惧,谋叛,城人斩其首,以城来降。

早先之时,北魏宣武帝任命王足兼益州刺史。梁武帝派遣天门太守张齐率兵去援救益州,还没有到达,宣武帝又改任梁州军司泰山人羊祉为益州刺史。王足知道这一消息之后,十分不悦,便带兵返回了,于是北魏没有能够平定蜀地。许久之后,王足从北魏来投靠了梁朝。邢峦在梁州之时,对当地的豪强大族以礼相接,对小民百姓抚之以恩惠,因此全州之人都很欢喜。邢峦攻克巴西,让军主李仲迁镇守。李仲迁沉溺于酒色,私自挪用耗散军费,有关公事需要向他请示报告之时,却找不到他的人影。邢峦对此气的咬牙切齿,李仲迁害怕了,密谋反叛,城中的人将李仲迁斩首,献城投降了梁朝。

'24'十二月,庚申,魏遣骠骑大将军源怀讨武兴氐,邢峦等并受节度。

'24'十二月庚申(二十四),北魏派遣骠骑大将军源怀讨伐武兴的氐族部落,邢峦等人一并接受源怀的指挥调遣。

'25'司徒、尚书令谢以母忧去职。'25'梁朝司徒、尚书令谢因为母亲守丧而去职。

'26'是岁,大穰,米斛三十钱。

'26'这一年,大丰收,米价每斛三十钱。

五年(丙戌、506)

五年(丙戌,公元506年)

'1'春,正月,丁卯朔,魏于后生子昌,大赦。

'1'春季,正月,丁卯朔(初一),北魏于皇后生下儿子元昌,大赦天下。

'2'杨集义围魏关城,邢峦遣建武将军傅竖眼讨之,集义逆战,竖眼击破之;乘胜逐北,壬申,克武兴,执杨绍先,送洛阳。杨集起、杨集义亡走,遂灭其国,以为武兴镇,又改为东益州。

'2'杨集义围攻北魏关城,邢峦派遗建武将军傅竖眼去讨伐,杨集义迎战,傅竖眼击败了杨集义,并乘胜追逐败军,壬申(初六),攻克了武兴,抓获了杨绍先,押送往洛阳。杨集起、杨集义逃跑了,于是灭掉了他们所建之国,改为武兴镇,其后又改为东益州。

'3'乙亥,以前司徙谢为中书监、司徒。

'3'乙亥(初九),梁朝任命前司徒谢为中书监、司徒。

'4'冀州刺史桓和击魏南青州,不克。

'4'梁朝冀州刺史桓和攻打北魏的南青州,没有攻克。

'5'魏秦州屠各王法智聚众二千,推秦州主簿吕苟儿为主,改元建明,置百官,攻逼州郡。泾州民陈瞻亦聚众称王,改元圣明。

'5'北魏秦州匈奴屠各部落的王法智聚集两千人,推举秦州主簿吕苟儿为首领,改年号为“建明”,设置了百官,攻逼州郡。泾州的百姓陈瞻也聚众称王,改年号为“圣明”。

'6'己卯,杨集起兄弟相帅降建〔魏〕。

'6'己卯(十三日),杨集起兄弟一起投降了北魏。

'7'甲申,封皇子纲为晋安王。

'7'甲申(十八日),梁朝封皇子萧纲为晋安王。

'8'二月,丙辰,魏主诏王公以下直言忠谏。治书侍御史阳固上表,以为“当今之务,宜亲宗室,勤庶政,贵农桑,贱工贾,绝谈虚穷微之论,简桑门无用之费,以救饥寒之苦。”时魏主委任高肇,疏薄宗室,好桑门之法,不亲政事,故固言及之。

'8'二月丙辰(二十一日),北魏宣武帝诏令王公以下的官员对自己直言忠谏。诏书侍御史阳固上表,认为:“圣上当今所应做的是要亲近宗室,勤于庶政,鼓励农桑,抑制工商,杜绝一切不切合实际的谈论玄虚之理,压缩佛门无用的费用,用以救济饥寒之苦。”当时宣武帝把政事委任于高肇,疏远皇室宗亲,热衷于佛法,不亲自过问朝廷政事,所以阳固才有上述之言。

'9'戊午,魏遣右卫将军元丽都督诸军讨吕苟儿。丽,小新成之子也。

'9'戊午(二十三日),北魏派遣右卫将军元丽督率各路军队讨伐吕苟儿。元丽是小新成的儿子。

'10'乙丑,徐州刺史历阳昌义之与魏平南将军陈伯之战于梁城,义之败绩。

'10'乙丑,(三十日),梁朝徐州刺史历阳人昌义之同北魏平南将军陈伯之在梁城交战,昌义之战败。

'11'将军萧将兵击魏徐州,围淮阳。

'11'梁朝将军萧率兵攻打北魏徐州,围攻淮阳。

'12'三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