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部分 (第1/4页)

奋击,所向披靡,万均、万彻由是得免。李大亮败吐谷浑于蜀浑山,获其名王二十人。将军执失思力败吐谷浑于居茹川。李靖督诸军经积石山河源,至且末,穷其西境。闻伏允在突伦川,将奔于阗,契何力欲追袭之,薛万均惩其前败,固言不可。何力曰:“虏非有城郭,随水草迁徙,若不因其聚居袭取之,一朝云散,岂得复倾其巢穴邪!”自选骁骑千余,直趣突伦川,万均乃引兵从之。碛中乏水,将士刺马血饮之。袭破伏允牙帐,斩首数千级,获杂畜二十余万,伏允脱身走,俘其妻子。侯君集等进逾星宿川,至柏海,还与李靖军合。

'8'赤水源一战,薛万均、薛万彻率轻骑兵先行,被吐谷浑包围,兄弟二人均中枪,跌下马后徒步参战,随从骑兵死伤十之六七。左领军将军契何力率数百骑兵前往救援,拚力厮杀进击,所向披靡,薛万均、薛万彻于是得免一死。李大亮在蜀浑山打败吐谷浑军,俘获其著名首领二十人。将军执失思力在居茹川大败吐谷浑军。李靖率领各路军马途经积石山河源,到达且末,直抵其西部边境。听说伏允在突伦川,将要逃奔到于阗,契何力想要乘势追击,薛万均以先前的失败为教训,坚持说不行。何力说:“吐谷浑不定居,没有城郭,随水草迁移流动,如果不趁他们聚居在一起时袭击他们,等到他们四处游荡,怎么能捣毁他们的巢穴呢?”于是亲自挑选骁勇骑兵一千多人,直逼进突伦川,万均率部随后。沙漠中缺水,将士们抽饮马血。唐朝军队攻破伏允牙帐,杀掉几千名吐谷浑兵,获牲畜二十多万,伏允只身脱逃,唐军俘获其妻子儿女,侯君集等穿越星宿川,到了柏海,重与李靖的部队会师。

大宁王顺,隋氏之甥、伏允之嫡子也,为侍中于隋,久不得归,伏允立侍子为太子,及归,意常怏怏。会李靖破其国,国人穷蹙,怨天柱王;顺因众心,斩天柱王,举国请降。伏允帅千余骑逃碛中,十余日,众散稍尽,为左右所杀。国人立顺为可汗。壬子,李靖奏平吐谷浑。乙卯,诏复其国,以慕容顺为西平郡王、故吕乌甘豆可汗。上虑顺未能服其众,仍命李大亮将精兵数千为其声援。

大宁王慕容顺,是隋炀帝的外甥,伏允的嫡生子,在隋朝侍奉皇帝,很长时间不能回吐谷浑,伏允立另一个儿子为太子。慕容顺回到吐谷浑后,常常闷闷不乐。正赶上李靖攻破他的国家,国人愁楚不安,都怨恨天柱王;慕容顺便顺应民心,杀掉天柱王,举国请求投诚。伏允率一千多骑兵逃到沙漠中,十多天的时间,余众散逃殆尽,伏允被身边人杀死。吐谷浑人拥立慕容顺为可汗。壬子(十八日),李靖上奏说已平安吐谷浑。乙卯(二十一日),太宗下诏恢复吐浑国。任命慕容顺为西平郡王、故吕乌甘豆可汗。太宗考虑到他不能降服其民众,仍令李大亮率精兵数千人为其后援力量。

'9'六月,己丑,群臣复请听政,上许之,其细务仍委太子,太子颇能听断。是后上每出行幸,常令居守监国。

'9'六月,己丑(二十五日),群臣再次请求太宗上朝听政,太宗应允,琐细事务仍委托太子处理,太子颇能裁断政务。此后太宗每次出外巡幸,便令太子留守监国。

'10'秋,七月,庚子,盐泽道行军副总管刘德敏击叛羌,破之。

'10'秋季,七月,庚子(初七),盐泽道行军副总管刘德敏进攻反叛的羌族,取得大胜。

'11'丁巳,诏:“山陵依汉长陵故事,务存隆厚。”期限既促,功不能及。秘书监虞世南上疏,以为:“圣人薄葬其亲,非不孝也,深思远虑,以厚葬适足为亲之累,故不为耳。昔张释之有言:‘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刘向言:‘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其言深切,诚合至理。伏惟陛下圣德度越唐、虞,而厚葬其亲乃以秦、汉为法,臣窃为陛下不取,虽复不藏金玉,后世但见丘垄如此其大,安知无金玉邪!且今释服已依霸陵,而丘垄之制独依长陵,恐非所宜。伏愿依《白虎通》为三仞之坟,器物制度,率皆节损,仍刻石立之陵旁,别书一通,藏之宗庙,用为子孙永久之法。”疏奏,不报。世南复上疏,以为:“汉天子即位即营山陵,远者五十余年;今以数月之间为数十年之功,恐于人力有所不逮。”上乃以世南疏授有司,令详处其宜。房玄龄等议,以为:“汉长陵高九丈,原陵高六丈,今九丈则太崇,三仞则太卑,请依原陵之制。”从之。

'11'丁巳(二十四日),太宗下诏:“太上皇的陵墓依照汉高祖长陵的规模,务存隆厚之意。”建陵的期限太紧迫,不能如期完成。秘书监虞世南上奏疏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