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部分 (第1/4页)

'35'秋,七月,辛巳,以太子宾客韦巨源同中书门下三品,西京留守如故。

'35'秋季,七月,辛巳(初四),唐中宗任命太子宾客韦巨源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仍保留他原任的西京留守职务。

'36'特进汉阳王张柬之表请归襄州养疾;乙未,以柬之为襄州刺史,不知州事,给全俸。

'36'特进、汉阳王张柬之上表请求回到襄州养病;乙未(十八日),唐中宗任命张柬之为襄州刺史,但不主管该州事务而领取全额俸禄。

'37'河南、北十七州大水。八月,戊申,以水灾求直言。右卫骑曹参军西河宋务光上疏,以为:“水阴类,臣妾之象,恐后庭有干外朝之政者,宜杜绝其萌。今霖雨不止,乃闭坊门以禳之,至使里巷谓坊门为宰相,言朝廷使之燮理阴阳也。又,太子国本,宜早择贤能而立之。又,外戚太盛,如武三思等,宜解其机要,厚以禄赐。又,郑普思、叶静能以小技窃大位,亦朝政之蠹也。”疏奏,不省。

'37'黄河南北十七个州发大水。八月,戊申(初一),唐中宗因发生水灾的缘故而下诏要求臣下直言规谏自己的过失。右卫骑曹参军西河县人宋务光上疏认为:“水属阴类,是臣下、女人之象,恐怕是后宫有干预外朝政事的,陛下应当设法防患于未然;现在连日大雨不止,朝廷于是关闭坊市北门来祈求晴天,以至于使民间称坊门为宰相,说是朝廷让它来调解阴阳的。再者,太子乃是立国的根本,应当及早选择贤良而有才能的王子,将他立为太子;此外,外戚势力太大,像武三思等人,应当解除他们所担任的重要职务,再多给他们一些俸禄;最后一点,郑普思、叶静能仅凭一些雕虫小技就窃据高位,他们也是败坏朝政的蛀虫。”这篇奏疏呈上来之后,唐中宗根本不审阅。

'38'壬戌,追立妃赵氏为恭皇后,孝敬皇帝妃裴氏为哀皇后。

'38'壬戌(十五日),唐中宗将妃子赵氏追立为恭皇后,将孝敬皇帝李弘的妃子裴氏追立为哀皇后。

'39'九月,壬午,上祀昊天上帝、皇地于明堂,以高宗配。

'39'九月,壬午(初五),唐中宗在明堂祭祀昊天上帝、皇地,以唐高宗李治配享。

'40'初,上在房陵,州司制约甚急;刺史河东张知謇、灵昌崔敬嗣独待遇以礼,供给丰赡。上德之,擢知謇自贝州刺史为左卫将军,赐爵范阳公。敬嗣已卒,求得其子汪,嗜酒,不堪厘职,除五品散官。

'40'当初,唐中宗被贬到房陵时,地方官府对他的限制约束十分严格,只有刺史河东县人张知謇和灵昌县人崔敬嗣两人对他以礼相待,供给的物品十分丰富。唐中宗很感激他们两人,于是将张知謇由贝州刺史提拔为左卫将军,并赐爵为范阳公。崔敬嗣已经去世,唐中宗找到他的儿子崔汪。但由于崔汪嗜酒如命,实在不能胜任任何实际职务,只好让他当五品散官。

'41'改葬上洛王专玄贞,其仪皆如太原王故事。

'41'唐中宗为韦后的父亲上洛王韦玄贞改葬,其礼仪都依照武则天之父太原王的先例。

'42'癸巳,太子宾客、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巨源罢为礼部尚书,以其从父安石为中书令故也。

'42'癸巳(十六日),太子宾客、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巨源被免去相职,改任礼部尚书,这是因为他的叔父韦安石被任命为中书令的缘故。

'43'以左卫将军上纪处讷兼检校太府卿,处讷娶武三思之妻姐故也。

'43'唐中宗任命左卫将军上人纪处讷兼任检校太府卿,这是由于纪处讷娶了武三思之妻的姐姐的缘故。

'44'冬,十月,命唐休留守京师。

'44'冬季,十月,唐中宗命令唐休留守京师。

'45'癸亥,上幸龙门;乙丑,猎于新安而还。

'45'癸亥(十七日),唐中宗巡幸龙门;乙丑(十九日),唐中宗在新安狩猎之后又返回东都。

'46'辛未,以魏元忠为中书令,杨再思为侍中。

'46'辛未(二十五日),唐中宗任命魏元忠为中书令,杨再思为侍中。

'47'十一月,戊寅,群臣上皇帝尊号曰应天皇帝,皇后曰顺天皇后。壬午,上与后谒谢太庙,赦天下;相王、太平公主加实封,皆满万户。

'47'十一月,戊寅(初二),群臣给唐中宗上尊号为应天皇帝,为韦后上尊号为顺天皇后。壬午(初六),中宗与韦后一同到太庙拜谢列祖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