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部分 (第1/4页)

乙卯,以杨光远为魏府行营都招讨使、兼知行府事,以昭义节度使高行周为河南尹、东京留守,以杜重威为昭义节度使、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以侯益为河阳节度使。帝以滑州奏事皆马万为首,擢万为义成节度使。丙辰,以卢顺密为果州团练使,方太为赵州刺史;既而知皆顺密之功也,更以顺密为昭义留后。

乙卯(初五),后晋高祖任命杨光远为魏府行营都招讨使、兼理行府事务,任用昭义节度使高行周为河南尹、东京留守,任用杜重威为昭义节度使、充当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任用侯益为河阳节度使。后晋高祖因为滑州奏事都以马万为首,便提升马万为义成节度使。丙辰(初六),任用卢顺密为果州团练使,方太为赵州刺史;不久得知平定滑州都是卢顺密的功绩,便改任卢顺密为昭义留后。

冯晖、孙锐引兵至六明镇,光远引之渡河,半渡而击之,晖、锐众大败,多溺死,斩首三千级,晖、锐走还魏。

冯晖、孙锐带领兵马到了六明镇,杨光远引诱他们渡河,渡了一半就袭击他们,尹晖、孙锐的兵众大败,很多人淹死水中,有三千人被斩杀,尹晖和孙锐逃回魏州。

杜重威、侯益引兵至汜水,遇张从宾众万余人,与战,俘斩殆尽,遂克汜水。从宾走,乘马渡河,溺死;获其党张延播、继祚、娄继英,送大梁,斩之,灭其族。史馆修撰李涛上言,张全义有再造洛邑之功,乞免其族,乃止诛继祚妻子。涛,回之族曾孙也。

杜重威、侯益领兵到达汜水,遇到张从宾的兵众一万多人,同他们交战,几乎全部俘获斩尽,便攻克了汜水。张从宾逃走,乘马渡河,结果被淹死了;俘获他的党羽张延播、张继祚、娄继英,押送到大梁,把他们杀了,诛灭了他的家族。史馆修撰李涛上书奏言,张继祚的父亲张全义有再造洛阳的功劳,请求赦免他的族人,便只诛杀了张继祚的妻子。李涛是李回的族曾孙

'38'诏东都留守司百官悉赴行在。

'38'后晋高祖下诏:东都留守司的百官全部迁赴行在。

'39'杨光远奏知博州张晖举城降。

'39'杨光远奏报,主管博州事务的张晖带领全城投降。

'40'安州威和指挥使王晖闻范延光作乱,杀安远节度使周,自领军府,欲俟延光胜则附之,败则渡江奔吴。帝遣右领军上将军李金全将千骑如安州巡检,许赦王晖为唐州刺史。

'40'安州威和指挥使王晖听说范延光作乱,杀了安远节度使周,自己统领军府,打算等待范延光胜利就依附他,如果他败了就渡过长江投奔吴国。后晋高祖派遣右领军上将军李金全带领一千骑兵到安州去巡视检查,答应赦免王晖的罪,并任用他为唐州刺史。

'41'范延光知事不济,归罪于孙锐而族之,遣使奉表待罪。戊寅,杨光远以闻,帝不许。

'41'范延光知道造反的事不能成功了,便归罪于孙锐,把他的全族人杀了,派出使者到后晋朝廷上表等待治罪。戊寅(二十八日),杨光远报告了朝廷,后晋高祖不准许。

'42'吴同平章事王令谋如金陵劝徐诰受禅,诰让不受。

'42'吴国同平章事王令谋到金陵劝徐诰接受吴主的禅让,继位当皇帝,徐诰辞让不接受。

'43'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恐王晖奔吴,遣行军司马张将兵会复州兵于要路邀之。晖大掠安州,将奔吴,部将胡进杀之。八月,癸巳,以状闻。李金全至安州,将士之预于乱者数百人,金全说谕,悉遣诣阙,既而闻指挥使武彦和等数十人挟贿甚多,伏兵于野,执而斩之。彦和且死,呼曰:“王晖首恶,天子犹赦之;我辈胁从,何罪乎!”帝虽知金全之情,掩而不问。

'43'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担心王晖投奔吴国,派行军司马张领兵会合复州兵在冲要路上阻挡他。王晖在安州大肆抢掠后将要投奔吴国,部将胡进杀了他。八月,癸巳(十三日),把情况报告了朝廷。李金全到达安州,将士中有几百人参预动乱,李金全谕告他们,都让他们到京城去阙门诣见等待发落;接着,听说指挥使武彦和等数十人挟带行贿的财物很多,便在野外埋伏士兵把他们捉住杀了。武彦和临死前高声喊着说:“王晖是首恶,天子还把他赦免了,我们这些人都是胁从的,有什么罪!”后晋高祖虽然知道李金全的情况,把事情掩盖起来,不加究问。

'44'吴历阳公知吴将亡,甲午,杀守卫军使王宏;宏子勒兵攻,射杀之。以德胜节度使周本吴之勋旧,引二骑诣庐州,欲依之。本闻至,将见之,其子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