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岂不愧哉 (第1/3页)

倒吸一口凉气,李承焕和那个日本人的眼睛不由地就瞟向了谢寸官。

虽然谢寸官的身板身量儿,都不能让他们同武道高手联系起来,但毕竟谢寸官是三个人中狂言放得最响的那个人。一句“我根本没看上你的块头儿……”可不是随便说说滴。

看着俩人满怀希冀的眼神儿,谢寸官暗里冷笑一声,心道出风头时,日本人第一,泰国人第二,韩国人第三,到了真刀真枪出力时,还想让他这个最后被“逼”出来的人先帮他们探底,门儿都没有<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心中虽然如是想着,这话却不能说出来,当时一脸无辜的表情,轻声细语道:“看我做什么,再怎么地我都排在两位后面,当然,要我先出手也成,你们就得先承认空手道和花郎道不如中国武术……”

其实他真不想这么刻薄加浅薄的,谁让李承焕刚才那句“我们这是韩国的花郎道,比中国武术实用多了……”那句话到现在还刺着他的耳呢?

听了谢寸官的话,李承焕的眼睛就看向了那个日本人。

这日本人可是第一个喊出“不话侮辱空手道”的话的。

不知不觉间,几人似乎都接受了谢寸官暗示出来的“规矩”,谁先发言,谁先出手。

但其实这规矩是并不存在的,只不过,谢寸官先这么做了,并且在行为上做出暗示,这几人在不知不觉间就接受了这个规矩。

所以人与人相处,许多时候。该发言该说话一定不能客气。

因为先说出来的话,只要有合理的地方。就会被人本能地接受,从而形成一个心理上规矩。这是人心理的一种本能认知过程,无关乎聪明与否。

但学会利用这个本能,却是聪明人做的事情。

比武如用兵,知彼知已,赢面就大上许多。所以,每个人都不愿意先出手,都希望通过别人的交手。对这个科迪的武技有一个了解,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谢寸官聪明地在暗中抛出这么一个规矩来,然后又以他的沉得住气,其实就是脸皮厚来坚持着,再加上言语间的挤兑,成功地将别人激在前面打先锋,来探科迪的深浅。

许多自认为念头通达的“汉纸”们可能感觉。谢寸官这样不铁血,不大气,没有他们心中的武者样儿。

其实,武者是什么样儿,谁能说得清?

胜利从来都是靠一点点优势积累而达成的,都是普通人。凭啥你不用心思,憨憨地往那一站,让人一句话一激,连爹是凡人娘普通都忘了的瓜怂,出手就能将各路好汉斩落马下?仅靠你练功刻苦就够了?仅靠你力大无穷就够了?

那打仗还要什么谋略。列国间的战争,大家都全民皆兵。站在那里数人头,不就分出胜负了?

连人家科迪是何方神圣,降人是靠力还是靠快,靠胆气还是靠技巧都不知道,就认为自己上去铁定能赢?这样少根筋就能遇神弑神,佛挡杀佛,真以为你是上帝的亲妹夫?

遇神弑神,佛挡杀佛,这是指为人处世的一种坚持和态度。

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一种精神境界,但并不处事方式。

就好像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热血汉子,明知道敌人强大,但仍然抛家舍命,将脑袋提在手中,以匹夫之力,与日寇拼个你死我活,这是一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精神和气节。但他们并不是傻乎乎地就以血肉之躯去挡敌人的枪弹,他们也是想尽各种办法,保护自己,以求有效地杀伤敌人。

所以才有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种种战斗方式。

该拼命的时候拼命,才是热血,不该拼命的时候拼命,那是瓜逼<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所以,谢寸官不急着出这个头!你能赢了科迪,啥时候出手,都是为国争光,为国术扬眉!赢不了人家,第一个出手,无非是第一个丢人罢了!而晚出手,能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对手,增加赢面,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也有可能人家李承焕先赢了科迪。

不过,那又怎样!你可以继续挑战他,为自己扬名,为国术争光!

李承焕的目光让那个日本人脸色一变,看了一眼仍然一副满不在乎神情的科迪,这名以武士道自持的日本人终于低下了头颅,声音有些艰难地道:“我只是空手道业余爱好者,比不得专业人员,我认输!”

李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